雀斑,與現代醫學同名,是一種以鼻面部發生褐色斑點為特征的皮膚病。因其色如雀卵上之斑點,而得名。祖國醫學文獻早有記載,首見于隋代《諸病源候論》,后世醫籍多有記載。本病多發于青春期后的少女,亦有兒童期即開始發病的。多有遺傳傾向。 一、內治 腎水虧損型 主證:患者年齡偏大,色澤不僅較深,而枯暗不華;伴有腰膝酸軟無力,口干煩熱,舌苔少,舌質淡紅,脈沉細。 辨證:腎水虧損,不能上榮于面,火滯郁結而為斑。 治法:滋腎化源。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生熟地各15克,山茱萸10克,炒丹皮10克,茯苓12克,山藥30克,升麻3克,白附子3克,細辛3克,巴戟天10克,淡大云10克,甘草10克。 火郁孫絡型 主證:以青年女性為主,色澤常是夏天加深,冬天略減,脈數。 辨證:五志化火,風邪外搏,火郁孫絡,發為雀斑。 治法:散火解毒。 方藥:犀角升麻湯加減。綠豆衣30克,羌活6克,防風6克,白附子6克,川芎6克,紅花6克,凌霄花6克,生地12克,黃芩12克,山藥30克,冬瓜仁30克。 二、外治 玉磐散白牽牛、甘松、香附、花粉、藁本、白、白芷、白附子、官粉、白及、大黃。外用擦面。 改容丸大貝母、白附子、菊花葉、防風、白芷、滑石。 上藥研細末,用肥皂去筋膜搗丸,擦面。 雀斑方白丁香50克,丁香25克,白果20粒,白芷25克,胰子1個,牙皂角150克,肥皂150克。共為末,加酥合油5克,搗胰子為丸,每日洗面效。 去斑黑丑粉選用黑丑30克研為極細粉,每晚睡前取少許黑丑粉,用適量雞蛋清調涂患處,翌晨溫水洗凈,連用5~7周。 祛斑膏糯米30粒,生石灰半酒杯,堿面6克。先將堿面用溫水溶化,然后傾入石灰內拌勻成泥狀,以優杯不瀉為度,再將糯米扎入石灰泥內1/2,即可將酒杯伏在潮濕凈地上,待12小時后糯米已熟,收上半部熟米于另一酒杯內,調勻成膏。用時可取針撥此膏視斑痣大小涂其上,稍有癢痛感,約10分鐘可消失,三日內勿用水洗去點藥處,斑痣可自行脫落,不留斑痕。 柿葉浮萍洗方鮮柿樹葉30克,浮萍(紫背者佳)15克,蘇木10克,水煎光熏后洗,每日午、晚各1次。 桃紅冬瓜仁膏選用桃仁、紅花、冬瓜仁各等分,研細末,蜜調成糊,晚上外涂患處,白天洗去。 綠豆粉洗面藥選用綠豆適量,研細末,常取藥粉洗面,每天三次。 白茯苓末洗方選用白茯苓適量,研細末,取藥粉放在掌心,蘸水少許,外搽患處,每天3次。 三、防護 春夏季節應盡量少曬太陽,避免曝曬。外出時注意使用遮光保護用品。如有條件時,可配合外涂防光劑,如氧化鋅霜、5%奎寧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