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智能學習硬件層出不窮,各大廠商都在試圖用AI技術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有趣的是,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產品陷入了“功能堆砌”的怪圈,看似無所不能,卻沒能解決最核心、最耗時的痛點。 這個痛點,就是家庭作業場景中反復出現的“錯題難題”。 相信很多家庭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晚上七點,一家人吃完飯,孩子攤開作業本,你沏好一杯茶準備享受片刻寧靜,結果沒過十分鐘,孩子就拎著作業本出來了:”這道題不會……“ 你走過去一看,心里咯噔一下,這題好眼熟,上次考試不就錯了嗎?怎么還不會?你想親自上陣,結果發現自己也忘得七七八八,講了半天孩子還是一臉迷茫。最后,往往演變成一場關于“學習態度”的親子大戰,耗時耗力,身心俱疲。 無效的輔導和時間的空耗,讓孩子和家長都身心俱疲,權威數據更是表明,考試中85%的丟分,都來自于對錯題的掌握不牢,導致在同一個知識點上反復跌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和家長需要一個更專注、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2025年8月20日,網易有道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了聚焦于解決這一核心痛點的全新產品——有道AI答疑筆Space X。 (圖源:有道) 正所謂“專注搞定錯題難題,隨時隨地九科答疑”。有道選擇將技術和資源,都傾注到“如何把一道題講明白”這件事上,只需一支筆,就能終結家庭作業中的無效內耗,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通過最短的路徑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 要把難題講明白在開始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 對于一道難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輔導工具,絕不應該只是給出最終答案,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和惰性,而是要清晰地還原解題的思考過程,帶動孩子獨立思考,這才是從“學會一道題”到“會做一類題”的關鍵。 縱觀傳統家長們輔導孩子的歷程:從家長親自上陣,到用手機拍照搜題,再到打開學習機尋找相關課程,幾乎每一步都存在效率或干擾的問題。 學歷再高的家長,被社會拷打了這么多年后都很難剩下多少知識儲備;手機App里滿是游戲和短視頻的誘惑,而且答案質量良莠不齊,缺乏指引;學習機內容繁雜,為了解決眼前這一道題,可能要花十幾分鐘去搜索和學習。 這樣的輔導方式,顯然不夠理想。 (圖源:有道) 那么,一個理想的AI答疑工具,應該是什么樣子? 首先,它必須能完整、準確地“讀懂”題目。 相較于前代產品,有道Space X重點升級了掃題交互能力,通過3.6厘米的寬筆頭和智能全景拼圖技術,實現了“提筆即掃”。 我特地準備了一份篇幅略長的英語閱讀題,就像這樣,無論題目多長、印刷多復雜,甚至帶有圖表,你只需要像劃重點一樣,從頭到尾掃過去,屏幕上幾乎是實時、完整地就出現了原題。 (圖源:雷科技) 我試著加快速度,甚至傾斜一點角度去掃,識別準確率依然高得嚇人。 ![]() (圖源:雷科技) 在我看來,如果錄入本身比做題還費勁,那 AI 的價值就無從談起,這一步的“快”和“準”,就為高效答疑打下了基礎。 當然,能看懂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得“講透”。 像是語數英這種主科答疑,我想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所以這次特地準備了一道來自今年高考廣東卷的文綜歷史題目。 就像這樣,有道Space X在講解問題時,會先對題目進行分析,然后采用分步式講解: ![]() (圖源:雷科技) 這樣一步步看下來,我不僅懂得透透的,甚至能開課了。 有道Space X還新增了板書式視頻答疑,相比過去單純的文字和語音回答,現在它能把“思路”畫出來、講出來,通過圖、文、聲結合,整個思維路徑被可視化地呈現出來,那種感覺,就好像真的有個老師在旁邊給你一對一開小灶。 (圖源:雷科技) 孩子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就沖這一點,我覺得它已經和市面上99%的搜題工具拉開了代差。 講透了還不夠,好產品還得會總結和鞏固。 有道Space X內置了AI錯題本功能,這一點我特別喜歡,因為它有效解決了錯題”只抄寫來當擺設“的窘境。 (圖源:雷科技) 回想起來,在我的學生時代,各科老師偶爾會提醒我們準備錯題本,說是臨考試前多看一看有奇效,但是我們這些人平常連作業都寫不完,哪有精力再去一筆一畫地抄題、寫解析? 最后,錯題本就成了擺設。哪怕真的有在做的,翻開看看可能還是那么陌生。 而現在,所有用有道Space X問過的題目,都會被自動收錄進AI錯題本,按學科、按知識點分門別類,清清楚楚,孩子隨時可以翻出來復習。 ![]() (圖源:雷科技) 更絕的是,它還會基于這道錯題,智能推薦2-3道同類型的題目讓孩子進行鞏固練習。這就厲害了,它構建起了一個“發現問題 -> 講透問題 -> 鞏固知識點”的學習閉環。讓孩子真正做到“吃透一道題,會做一類題”。 這一套行云流水的“掃、講、練”體驗,都被濃縮在了一支筆里。 工具的自我修養說實話,剛開始我也有疑問:在手機、平板無所不能的今天,為什么非要做一支“筆”? 實際體驗下來,我才明白有道的用意。 首先,筆,代表了學習場景下的最高效率。 孩子的疑問,就像滾雪球,最怕的就是積壓。一個問題拖到第二天,學習的熱情和記憶的效率就都下降了。筆的形態,決定了它可以常駐文具盒,放在書桌上,當孩子遇到難題時,這個“提筆就掃”的動作,路徑最短,也最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 其次,有道Space X體積上十分便攜,可以隨時揣在口袋里。 整機僅重105g,卻配備了一塊4.4英寸OLED高清屏,并內置2350mAh電池,兼顧色彩細節、便攜性與續航能力;搭配上家長可控的4G網絡,孩子隨時隨地都能召喚AI老師答疑,指定聯系人還直接撥打電話,緊急呼叫也能一并搞定。 (圖源:雷科技) 再次,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注。 有道Space X是一個純粹的、封閉式的學習工具。它沒有瀏覽器,沒有游戲,沒有社交軟件。你把這支筆交到孩子手上,完全不用擔心他會分心。在這個時代,能讓孩子心無旁騖地專注學習,其價值不言而喻。 而這,也構成了它和學習機的核心區別。 在我看來,學習機像一個“自助圖書館”,內容大而全,適合低年齡段孩子進行廣泛的知識啟蒙和興趣探索。 (圖源:有道) 而有道Space X答疑筆,定位是一個“隨問隨答的老師”,其核心價值就是在于能隨問隨答、高效解決問題,尤其是對時間緊、任務重的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更是目標明確,直擊“錯題”這一核心病灶。 回想我的讀書歲月,從高二下半學期開始,迎來的就是接連不斷的作業和各種模擬考試。對于作業都寫不完的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沒有精力再去“圖書館”里漫游,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直接解決眼前問題的幫手。 一個是“搜與學”的模式,一個是“問與答”的模式,在解決具體難題的場景下,后者的效率無疑更高。 正所謂,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當孩子的學習重心從“拓展廣度”轉向“攻克深度”時,一支專注、高效的答疑筆,價值便凸顯出來。 說在最后如今,“大模型”就像當年的“互聯網”,正在重塑千行百業。 在這股浪潮之下,教育是注定被深刻改變的領域。大模型技術不應只停留在做一個簡單的問答機器人,它理應為消費者帶來更深度、更智能的場景化體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臨近開學,正是為新學期積蓄能量、規劃學習路徑的好時機。 與其讓孩子在新學年陷入低效的題海戰術,不如為他選擇一個能事半功倍的智能學習工具,有道Space X答疑筆,正是將AI技術與真實場景深度結合的產物,作業里遇到不會的題、錯題,能拍能掃,直接講解原題,即便帶去學校、去圖書館自習,沒有wifi也能用,這不僅是賦能答疑,更是在試圖開啟一種即時答疑的新范式。 (圖源:有道) 跟家庭輔導一樣,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樣是未來的重要趨勢。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道Space X結合“提筆即掃”“講透思路”和“舉一反三”的設計,正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起面對難題的信心。 所以,為孩子選擇有道AI答疑筆Space X,在我看來,是一項非常明智的投資。你投資的不僅僅是一個1399元(4G版)的硬件,更是孩子寶貴的時間、肉眼可見的學習效率,以及他在攻克難題后日益增長的自信心。 如果你對網易有道了解更深,你會發現他們對教育場景的專注,早已刻在基因里。 從最早的詞典筆,到后來的各種智能硬件,有道始終在圍繞“高效學習”這一核心命題進行產品迭代。 可以預見,隨著AI技術的繼續發展,未來的智能學習工具將更加個性化,它會像一個真正的私教,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并為之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路徑。 屆時,有道或許會再次引領家庭學習方式的變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