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長波在尋求跨界合作的機會。董小姐希望在汽車方面有更大作為。 2025年8月8日,廣東深圳,在中國品牌節活動期間,東風柳汽總經理林長波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次見面。去年在珠海,兩人曾有過一次短暫交流,彼時,林長波向對方拋出跨界合作的橄欖枝;董明珠回應道,可以深入聊。 眾所周知,跨界造車一直是董小姐的心愿,雖幾經跌宕,卻初衷未改。 在林長波看來,雙方可以在三方面攜手:一是,將格力家用空調技術、制造經驗,特別是健康黑科技,用到車上去。二是,格力遍布全國的智慧門店,可以展示東風柳汽產品。三是,海外渠道,雙方可以相互復用。 8月那次見面,林長波希望再向前推進一步。他送給董明珠兩個車模:一個是星海V9,另一個是星海S7。 星海是東風柳汽旗下風行品牌高端新能源系列,于2024年4月發布。“這兩款車怎么選?”董明珠半開玩笑地問。林長波回答道,如果個人用,推薦星海S7;如果給家人或者跟合作伙伴談生意,就用星海V9。 ![]() 13天后,8月21日,東風風行星海V9最新產品越享系列——定位于20萬元內唯一中大型插混MPV——在廣州上市。新車有舒適型和豪華型兩個版本,價格區間為17.99萬-19.99萬元,國補央補后只需14.99萬-16.99萬元。 星海V9越享系列來得正是時候。 經過對1萬名保有客戶、潛在客戶和競品客戶調研后,東風風行發現,越來越多的家庭、企業主和政府用車開始接受中大型MPV。不過,插混中大型MPV基本集中在高端,售價區間為25萬-30萬元,而很多用戶渴望擁有一款駕乘體驗更好、使用成本更低,兼具長續航和大空間的產品,最好能實現“20萬元內的價格,40萬元的豪華體驗”。 結果就是東風風行推出星海V9越享系列,由此開啟新能源豪華MPV平權時代。 他們的底氣源于兩方面:其一,深耕MPV市場25年。東風柳汽于2001年推出首款菱智,打破合資MPV壟斷,到此番星海V9越享系列上市,25年來市場雖已滄海桑田,但他們從未偏移MPV賽道,迄今風行品牌MPV全球累計銷量已達118萬輛。 其二,東風風行和嵐圖汽車、東風猛士、東風奕派一樣,均為東風汽車第一梯隊新能源品牌,共享東風汽車核心技術和資源。比如馬赫雙擎混動系統,以3項同級第一,實現全速域、全場景下的性能與節能雙重突破。未來,東風風行將立足家庭用戶和創業者兩個賽道運營。 ![]() 最新上市的星海V9越享系列,對東風柳汽意味著什么?林長波執掌下的東風柳汽正沿著一條怎樣的道路前行?在流量、喧囂和泡沫之下,汽車制造商如何才能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當天下午3時許,星海V9越享系列上市前,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堂一間會議室里,林長波接受了幫寧工作室獨家訪談。同一天,他還分別接受了另外兩家媒體采訪。在星海V9越享系列上市發布會結束后,他和同事接受了媒體群訪。 談及格力,他說:“格力空調已經做到家用領域頭部,但一直沒有上車……我看重格力的技術底蘊,車用空調能體現他們的創新技術特點。” 談及MPV,林長波顯然還有更大的雄心壯志。他計劃到2030年實現25萬輛銷量。其中,商用MPV方面,通過菱智、大菱智和小菱智3個產品矩陣,達到年銷量10萬-12萬輛規模。而在菱智品牌之下,他們正在策劃一款無人物流車Robovan,用來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 談及家用MPV,林長波表示,將再推出一款10萬-14萬元中型MPV,和一款8萬-10萬元小型MPV,與星海V9形成產品矩陣,前兩款MPV年銷量達到六七萬輛規模。這些家用MPV和商用MPV會在顏色方面做些區分。 談及行業既愛又恨的流量,林長波說,東風柳汽不追求短期利益,更著眼于長遠發展,“因為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短期流量雖能帶來可見的利益和銷量,但從長遠看,對企業發展不利,甚至未來會遭到這些流量的反噬。”他認為,企業歸根結底是要穩健經營。 林長波和他執掌下的東風柳汽,一直在為汽車產業回歸健康賽道而努力。前段時間在一次行業碰撞試驗中受到無妄之災后,東風柳汽表現得相當理性、隱忍且克制。
以下為訪談節錄。 ![]() 幫寧工作室:在流量時代,你看到了怎樣的價值觀? 林長波:說流量至上,有些走偏,流量只是錦上添花。 東風柳汽還是堅持本本分分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產品打造好,把用戶維護好,歸根結底還是要穩健經營,打造成一個百年企業。 ![]() 很多人感嘆,以前汽車行業仗打得再厲害,場上仍是君子之交,惺惺相惜,但現在不管場上場下,都直接兵刃相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林總,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笑)這個問題很尖銳。實際上,人還是那些人,時代有沒有變化?確實也在變化。像人工智能和新質生產力,如果放在正義方面,它就會發揮正能量;如果放在擦槍走火或者走捷徑方面,它會起到一些相反的后果。 同樣是一把利劍,如果放在正義者手里,可以挽救更多人;如果放在一個暴君手里,可能導致死傷無數,天下大亂。所以,我覺得還是相信行業、相信正義、相信國家。 也不能說誰變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插曲,但這影響不了中國高質量發展,也擋不住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進程。 所以,商業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是利己,還是利他? 從商業本質來講,開公司畢竟要賺錢,最終目的是利己,但在利己過程中,要思考清楚,人家憑什么讓你賺錢?所以,先要利他。商業的本質是交換價值、交換產品、交換服務,等價交換過程中,要讓對方看到我創造了什么價值,覺得買這個產品和服務很值得。對方做到利己,才會跟我做交換,大家才有合作的基礎。 要有這個初心,以利他的角度最終做到利己,這是企業發展要遵守的準則。從企業經營角度,一定要在利他基礎上利己,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利己。中間有個前提,必須要先利他,而且利他要多過利己,這個利己才能長久。 我比較佩服的企業家,包括雷軍、李斌、何小鵬…… 跟他們交流多嗎? 偶爾會發一些信息交流一下……我們在營銷這塊一直講,產品做到100分,宣傳90分就夠了,剩下10分由用戶幫我們宣傳,有可能效果會更好。 你提到很多企業家的名字。都說在同行業戰場上,很難有真正的朋友。那么,在你眼里,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東風柳汽有沒有真正的朋友? 用戶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對這個觀點,我在各種場合都會說,因為掏出真金白銀買你產品的人,一定是你的朋友。即使他在產品使用過程中可能給你吐槽,說產品這不好、那不好,甚至還罵你,但他是真朋友,因為他對你百分之百信任。 ![]() 東風柳汽如何珍惜這些真正的朋友? 針對用戶,我們對3個機構做了變革。 一是市場洞察,直接跟用戶互聯。 二是用戶運營。對用戶,包括對友商的用戶進行運營管理,把我們產品的價值點推給他們。他們采不采納、認不認可,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追求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感受到我們創造的價值。 三是客戶關懷中心。主要針對我們的用戶,將每年6月7日定為“客戶品牌節”,邀請很多用戶到現場。 這是第一層的朋友。 第二層的朋友就是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媒體朋友、供應鏈朋友、經銷商朋友等,他們在各條戰線為我們的產品助力。 至于友商,無論怎么打、怎么鬧,管理之道、經營之道可以相互取經、相互學習。在向同行學習中,要放低姿態,每一位友商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桿。新勢力也有可取之處,否則他們不可能走到今天。 ![]() 你認為化解一場聲譽危機或者信任危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坦誠。因為所有危機都是基于一方、兩方或者三方中有一些人做了小動作,或者犯了一些錯誤。如果幾個相關方都坦誠看待自己、客觀看待他人,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很多問題都能被快速平息。 但不同企業應對危機的方式不同。 對。關鍵是坦誠,最大程度地還原真相。 ![]() 幫寧工作室:柳汽建廠71年,造車66年,多次出生入死,積累下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林長波:有幾個方面,包括深厚的歷史積淀與技術底蘊、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與滿足、對產品質量與安全的極致追求,以及融入血脈的堅韌創新精神。現在的東風柳汽,是這幾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 這些能力使得東風柳汽在70多年風雨中,能夠多次穿越周期,應對挑戰,不僅生存下來,還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新浪潮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東風柳汽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一家底蘊深厚的傳統企業,同時更是一家擁抱變革的新勢力企業。 說我們是傳統,是因為擁有深厚的造車底蘊,經歷過市場重重考驗,擁有360萬用戶的信賴與支持。 說我們是新勢力,是因為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中,我們大膽推進內部改革,徹底進行產品革命,并創新市場和用戶的互動方式。 ![]() 有沒有更長遠、更具體的目標? 3年前,2022年,我們發布“光合未來計劃”,決定向新能源全面轉型,系統性地構建從技術研發、供應鏈、智能制造到零碳生態的全新體系。 2024年,我們聯合東風汽車、柳州市政府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啟動“龍行工程”。未來5年,計劃投入超過200億元研發資源,讓乘用車銷量突破50萬輛。 這200億元投資怎么構成的?具體投向哪些項目? “龍行工程”要打造4個1。 一是,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乘用車聚焦MPV,重點是菱智和風行星海兩個系列的MPV和SUV,通過平臺化、通用化、模塊化技術加持。卡車系列化有30個新產品,乘用車MPV加SUV有15款新產品。 二是,導入及自主自研形成專利的一批核心技術。商務車、乘用車已布局約300項核心技術,包括專有工藝的生產竅門,目前還沒有公開,數量會比專利更多。 三是,構建一批本地化核心產業鏈。將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相應資源導入柳州,包括華為和大疆等都會在柳州建立智能制造基地,未來幾年,就會看到相關動作。 四是,構建一批生態合作伙伴。重點針對渠道、車輛周邊的衍生品、精品、二手車等。只要能為產品賦能、為銷量提升帶來增量、為產品價值帶來貢獻的,都是我們的生態合作伙伴。 ![]() 在東風汽車整體出海計劃中,東風柳汽扮演什么角色? 東風汽車目前實行4+2出口體系。 4指4家合資企業,包括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和易捷特,這4家分別獨立。 2指兩大板塊。一個板塊是,東風汽車旗下商用車,如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華神汽車等;旗下乘用車如東風猛士、嵐圖汽車、東風奕派(納米)、東風風神等,他們的產品出口都集中到東風進出口公司。 另一個板塊就是東風柳汽單列。從中可以看到,東風汽車對東風柳汽出口事業非常重視和肯定,賦予我們更多的自主靈活性。 東風汽車4+2體系,未來5年計劃出口超過100萬輛。而東風柳汽的目標是,承擔其中的20%-25%,即達到20萬-25萬輛規模。 東風柳汽針對海外市場,發布過“乘風雙擎2030計劃”,希望未來5-6年,海外出口超過30萬輛。為此,我們將加大KD工廠布局,約占50%-60%出口比例。同時,針對東南亞和非洲國家進行整車出口,過程中也會加大渠道及資源導入。 你曾說,未來3到5年在海外再造一個東風柳汽。目前進展如何? 目前,我們已進入80個國家,擁有120家渠道和4家KD工廠。未來3-5年,目標是擴大到100多個國家,擁有200家渠道和10家KD工廠。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在海外再造一個東風柳汽,實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均衡發展,為打造百年柳汽奠定基礎。 |
|
來自: 新用戶5657qPk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