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看到同事心情不好,你主動問“怎么了”,對方只是笑笑說“沒事”; 發現伴侶情緒低落,你貼心地說“想聊聊嗎”,得到的回應卻是“沒什么好說的”。 這時候我們難免會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受傷—— 我是真的想幫忙啊,為什么對方就是不跟我說呢? 那下面我就來告訴你,原因可能有哪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情緒安全,意思是只有當我們感到足夠安全時,才會愿意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想象一下: 如果你剛被老板批評,心里很委屈。 同事突然在茶水間高聲問“誒?你是不是被老板罵了?”你會愿意在這種場合傾訴嗎? 恐怕你會選擇把事情憋在心里。這就是環境給你帶來的不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研究心理治療時發現: 人們天生就能察覺到對方是否帶著評判的態度。 哪怕你嘴上說著“我能理解你”,但如果你的表情、語氣或肢體語言傳遞出“你這樣想不對”的訊息,對方就會立即關上溝通的大門。 比如: 朋友跟你說“我最近想辭職”,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啊?現在工作這么難找你還要辭職?” 那對方可能就會立刻打住話題。因為你不經意間已經給出了評判。 有時候,開啟一場深入的傾訴比傾訴本身更難。就像面對一個包裝嚴實的禮物: 我們知道里面有重要的東西,卻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拆解。 我在咨詢室里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來訪者明明有很多想說的,但說出來的是“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溫柔的開始,比如“你可以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可能導致傾訴困難的情況值得注意。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情緒開放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人在傍晚時分最容易傾訴,而早上就想保持沉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際距離圈,從外到內分別是: 陌生人、熟人、朋友、親密朋友。 如果你們的關系還沒發展到足夠的親密度,對方自然不容易敞開心扉。 被嘲笑、被背叛,那么他就會對再次傾訴產生本能的抗拒。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問: 那該怎么做,才能讓對方安心打開話匣子呢? 這里有幾個小技巧你可以試試。 比如你看到對方明顯很忙,就不要問對方是否想跟你聊聊了。 比起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更能引導對方展開話題。 比如“你今天心情不好嗎?”可以換成“你今天看起來有點不一樣,發生什么了嗎?” 當對方說話時,試著用眼神和輕微的點頭示意你在認真聽,而不是急著接話。
當對方分享自己的經歷時,有時候你回“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并不能表達你的同理心,反而可能讓對方覺得你在轉移話題。 或許你可以說“聽起來你當時一定很難受”。 其實,有時候對方不愿意傾訴,不一定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他需要時間自己先消耗。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和節奏,強迫對方在你想要的時間傾訴,很容易適得其反。 這時候,給予對方空間和時間的尊重,才是更好的選擇。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了。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心理困擾問題,可以讓老師幫你分析哦。 ↓掃碼預約咨詢師聊聊你的煩惱↓ 如果你現在內心很迷茫,可以試試做一次心理咨詢,讓咨詢師幫助你找到方向。 想要預約的檸友,可以直接關注我們公眾號【檸檬心理FM】,回復:咨詢,就可以啦。 如果此刻的你有一些煩惱無法解決,或有一些困擾等待解答,可以考慮檸檬心理,我們會為你提供適合你的心理健康服務。 這里的心理咨詢師,都擁有20年的咨詢經驗,擅長不同方向,擁有不同的咨詢風格,可與你進行線上/線下1對1心理咨詢服務,他們專業、誠摯,且已經準備好。 總有一本書,能讓你在字里行間汲取到無盡的力量,我們通過閱讀、分享與交流,讓心靈世界得以療愈和成長。 在【檸檬心理讀書療愈群】,你可以: ? 深入探索心理學的奧秘; ? 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 掌握更多實用的心理小技巧; ? 讓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與書為伴,共同成長,加入我們,找到內心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 ▼掃描立即加入療愈讀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