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點像雞湯,但讀了之后,選幾句告訴孩子,必定能激發他的動力。 ![]() 一 ![]() 今天不吃學習的苦,明天就得吃生活的苦。 這話聽著扎心,但真不是唬人。等到懂得,已悔之晚矣。 我老家鄰居小張,小時候特別聰明,可就是不愛讀書。上課睡覺,作業抄抄,老師勸他。他總說:“讀書有啥用?我爹沒上過大學,照樣開飯店賺錢。” 后來他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今年四十好幾,平時做做臨時工,還在工地搬磚。風吹日曬不說,工資至多只能維持生活。前陣子他兒子要上私立學校,一年學費四萬多,他愁得睡不著。 他跟我感慨:“要是當年咬咬牙把書讀下去,現在也不至于這么難。” ![]() 二 ![]() 你看,這后悔來得及嗎? 別說什么“讀書無用”。數據不會騙人:2024年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比高中及以下學歷者高出近一倍。充滿學習的時代,哪一樣不用讀書就能進階? 學習的苦,是主動吃的苦。它帶著目標,有方向,有盼頭。早起背單詞、熬夜刷題、一遍遍改論文,這些苦,吃下去是為了跳得更高。 生活的苦,是被動承受的苦。它沒得選。房租到期、孩子生病、工作被裁、收入不穩,這些苦,來了就得扛,扛不住也得扛。 ![]() 三 ![]() 很多人說:“我當年要是努力點就好了。”可世上沒有后悔藥,哪有那么多“要是”? 你想想看,現在刷短視頻爽不爽?打游戲開黑嗨不嗨?都爽。但這些爽,都是即時的、短暫的。 而學習不一樣。背單詞累吧?做數學題頭疼吧?但這些努力,會在你面試時、升職時、談項目時,悄悄幫你撐腰。 俞敏洪說過一句話:“人生是一場長跑,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持久力。” 他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前兩次失敗,他沒放棄。后來創辦新東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四 ![]() 反觀有些人,高中時覺得“混混就能過”,結果呢?高中畢業證一拿,社會直接給他上了一課。 找工作,學歷卡住你;想跳槽,技能跟不上;連談戀愛,人家都問你有沒有穩定發展。 這不是歧視,是現實。 ![]() 五 ![]() 學習,本質是給自己“賦能”。學知識、練思維、拓眼界,這些能力不會被輕易拿走。而靠體力換錢的時代,正在加速過去。 AI來了,機器人上崗了,簡單重復的工作越來越少。未來拼的是認知、是創造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哪一樣不是靠學習打下的底子? 當然,不是說必須考上名校才算成功。但至少,別輕易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哪怕在職讀個大專,學門手藝,考個證書,都是在給未來“加碼”。 ![]() 六 ![]() 小區隔壁的一個外賣小哥,35歲,每天跑十幾個小時。他跟我說:“最怕下雨天,但最怕的不是雨,是孩子問我,爸爸你怎么總這么累?” 他說他現在開始自學編程,晚上孩子睡了,他就抱著平板學兩小時。 “我不想讓孩子走我的老路。” 你看,生活已經夠苦了,他還要主動加碼去學。這不就是“今天不吃苦,明天吃更苦”的活例子嗎? ![]() 七 ![]() 你現在偷的懶,生活會一分不少地討回來。 別等被生活抽打了才后悔:“早知道當初好好讀書就好了。”那時候,沒人給你重來的機會。 所以,如果你還在學校,別抱怨作業多、壓力大。這些苦,比起將來為生存奔波的苦,真的輕得多。 如果你已經離開校園,也別放棄學習。社會這所大學,永遠不嫌晚。每天讀點書,學點新東西,就是在給自己“續命”。 ![]() 八 ![]() 吃不了學習的苦,生活的苦,一口都不會少。 別等到被生活抽醒,才后悔當初沒逼自己一把。 記住:你現在流的每滴汗,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減負。 讓我們大聲地讀一讀孟子的話: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