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五蓮中學2019屆優秀畢業生,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她就是王珂。 來到北大后,她倍加珍惜學習時光,努力學習、勇于實踐,努力追求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顯著提高,曾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學術調研部部長,榮獲了眾多榮譽,其中有2023屆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一等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大學優秀科研獎等等。 從北大本科畢業后,她順利獲得了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習資格。 據北大同學回憶,王珂剛來北大時,“拘謹得像個穿著校服的衣服架子”。大學初期,她經歷了一個“循規生”必然經歷的路徑依賴的迷茫:寫論文、卷績點、排推送、刷履歷,在線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王珂在“傳播學理論”課程中接觸到一種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人與世界如何相互連結。她聚焦家鄉的水利建設史,成為了這門課的第一屆家庭史寫作者。 她通過自學掌握了編程、算法知識和計算傳播學的方法,為本院同學開設“定量加油站”講座。 技術能力和實務運營經驗讓王珂有了另外的一些機會:參與線上志愿服務。在王珂看來,這些都是“傳播”的應有之義,也是傳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相較于物質的報酬或榮譽的嘉獎,她更加珍視自己能夠作出的“邊際正外部性”的貢獻。 大四時,王珂成為了“你是河流,我也是河流”家庭史展覽的技術支持,與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策展團隊一同,將十幾個家庭在歷史中留下的印記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在互聯網平臺上。 據中南大學官方網站報道,2024年4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來到中南大學人文學院,與人文學院師生聯合舉辦讀書會,并展開了學術交流與討論。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陳彥樺、王珂參與討論。 回眸自己在五蓮中學的高中生活,王珂以《只問使命,無問西東》為題,寄語學弟學妹—— 她說,自己學業上的最大弱點是浮躁,而它幾乎支配了自己的整個高一和高二。 在高三上學期的十一月聯考失利了,這次考試對自己打擊太大,發現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曾經不以為意的基礎不牢終于顯露惡果。語文最基本的答題規范似乎沒怎么聽進去過,英語在競爭對手的不斷努力之下優勢全無,曾經引以為傲的文綜三科“題感”仿佛一夜蒸發,更不用說一向弱科的數學從來就沒能突破瓶頸。 此后,她振作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逼迫自己每一節自習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同樣的時間里做盡可能有效的事。 當“重新學一遍”數學到昏昏然的時候,當文綜答案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當一天用完一支筆芯手指酸痛時,她在心里默默說:不能輸!不能放棄!于是,振作精神再度提起沉重的筆桿。 即便成績在無數次限時訓練后仍然起起伏伏,但是自己發現已經學會去認識問題、改正問題,學會了理性對待成績——不再為成績的起伏而怨天尤人,不再為外界的風吹草動而患得患失,而是專注于怎么查漏補缺,怎么解決難題,怎么避免失誤,怎么在最短的時間里拿到最多的分數。 高考的成功是一個多變量函數,把自己該做的做到極致,“結果”只不過是在自我突破之后的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