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 28.2025 ![]() ▽ ▽ 最近聽聞這樣一個觀點,說我們這代人手里捏著一張前所未有的底牌——已經餓不死了。 這話聽起來平淡,細想卻覺得心頭一震。是啊,數千年來人類掙扎求存的命題,到我們這一頁忽然被輕輕翻過。就像一場持續太久的暴雨終于停歇,我們站在濕漉漉的天地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奶奶那輩人的日子,總繞不開糧票和肉票。過得是精打細算的日子,肉票攢到年節才舍得用。人們排隊買冬儲白菜的隊伍能蜿蜒二里地,大家呵著白氣跺著腳,生怕輪到自己時只剩菜幫子。那種對物質的焦慮感,是我這代人不曾真正體會的。現如今,我們的煩惱早已不是生存,而是如何生活。 眼下走進超市,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到令人目眩。有時我推著購物車慢慢走,想起爸爸說他第一次吃香蕉的情形——那年爸爸第一次見到香蕉這種水果,一家人分吃一根,好奇又驚喜。而今超市里無論是新西蘭獼猴桃還是智利車厘子,都一應俱全。想來這種物質的豐裕,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卻徹底重塑了我們的生存境遇。 ![]() 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選擇權上。即便是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會被世人詬病。即便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創業,也不會被時代拋棄。 有時候我想,其實我們這代人真的獲得了前輩難以想象的選擇空間——不必被戶口釘死在土地上,不必為了一份鐵飯碗忍受一生。生產隊的哨聲早已消失在風中,單位分房的年代也成了舊相冊里的記憶。雖然那種集體主義的溫暖在我們這代人身上映射的只剩孤單,但這種形單影只也帶來了更宏大的自由。 只不過,自由是一枚硬幣,背面刻著迷茫。 我關注了一位在清邁拿到綠卡的網友,起初,我很羨慕他的勇敢,但他最近卻發文說:“其實卷人無論搬到哪里都會卷得不亦樂乎。剛移民時以為自由就是呼吸民主空氣。十年后卻發現,自己活得比在國內時還要謹小慎微——恐懼從外面搬進了心里。” ![]() 也許現代人的追求從溫飽的圍城里逃出來,并沒有變得更樸素。我們推倒了外在的圍墻,卻發現自己心里還筑著另一座。 老一輩常說“人活著就該吃苦”,將辛勞與價值畫上等號。這種觀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當我們選擇輕松一點的生活時,竟會產生負罪感。就像習慣了鐐銬的人突然被解開,第一反應不是奔跑,而是疑惑為何失去了重量。 有位哲學家說過,最大的監獄在人的頭腦中。也許我們這代人要面對的,正是如何從內心的囚籠中走出來。物質自由只是第一步,精神自由才是更漫長的征程。 或許,這么多年的沉淀和滋長,讓我們只是習慣了走在某一條被鋪好的路上,所以誤以為那是唯一的路。而真正的自由,正是讓我們看見:這條路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路。我們甚至可以自己開出一條新的。 自由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 它意味著我們必須自己定義什么是好生活,而不是遵循現成的模板。可以選擇奮斗,也可以選擇平淡;可以選擇組建家庭,也可以選擇獨自精彩。重要的是,這些選擇來自內心真正的渴望,而非外界的壓力或期待。 ![]() 歷史給我們這代人前所未有的選擇空間,而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用好這份自由。它既不是放縱的代名詞,也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自我決定。 如今我的生活,在黃昏時分才會感到自由,我常帶著孩子在小區散步。看夕陽把不遠處的海水染成金紅,看漁船的燈亮起一串又一串,看游人坐在沙灘上挑揀石頭。這時,總會想起那句話:時代的車輪不斷向前,總會帶走固執的辛苦,帶來令人迷惑的自由……也行種種焦慮都只是暫時的,生命里更冗長是體會,是對歲月眷顧的感恩。 自由也許就是這樣:當你意識到它悄然生根時,它已經無處不在了。就像海水永遠在奔騰,但我們只有俯身觸碰時,才能感受到它的溫度和力量。 我們這代人站在歷史的特殊節點上,前無古人地既免于匱乏的恐懼,又享有選擇的權利。我想這既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挑戰——如何在這片自由的曠野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才是真正要思考的問題。 或許這個答案也不在遠方,就在每個心安理得的當下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