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總覺得筆畫“軟塌塌”“毛毛躁躁”?問題八成出在 “筆鋒” 上!古人總結的 “書法八鋒”,把用筆邏輯講透了中鋒立骨、側鋒輔勢,藏露定韻味,實虛見意境,全半控粗細。掌握這8種鋒法,筆畫立刻告別“路人感”,寫出專業級質感!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中鋒:書法的“定海神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元代趙孟頫說“筆法千古不易”,這“不易”就是 中鋒行筆:筆鋒始終卡在筆畫正中間,筆尖方向與行筆方向相反(如寫橫畫,筆尖朝左,筆桿向右推)。這樣寫出的筆畫圓潤飽滿,像筷子立在碗里,穩當又有韌性。 中鋒并非“死扛”: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圓轉調鋒(絞轉、捻管):應對弧線(如“波”字的彎),讓筆鋒順滑拐彎;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方折調鋒:攻克棱角(如“蘭”字的折),分銳角(起筆扎銳角)、直角(橫折硬轉)、平角(左右翻鋒),把硬角寫得干凈利落。 二、側鋒:中鋒的“最佳輔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側鋒≠偏鋒(偏鋒是筆鋒跑到筆畫外,病筆!)。側鋒是筆鋒與行筆方向有夾角,但尖鋒仍在筆畫內(如橫畫起筆“切一下”、波磔收尾“挑一下”),能給筆畫加“棱角感”。但它是 中鋒的配角 ——像做菜,中鋒是主食,側鋒是調味,少了沒味,多了齁人。 三、藏鋒 vs 露鋒:藏拙與顯銳的藝術 ? 藏鋒:追求“渾厚感” 起筆藏尖鋒,唐楷常用: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逆筆藏鋒(顏體最愛):欲右先左(如“唐”字起筆先往左頂);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切筆藏鋒(歐體擅長):“善”字起筆直接切紙,再藏尖鋒,把筆畫寫成“鈍器”,扎實穩重。 ? 露鋒:追求“銳度感” 起筆直接“亮尖”,王羲之行草常用:“春”字起筆空中劃弧,順勢落筆,筆鋒迅疾有氣勢,寫完還得轉成中鋒,否則易飄。 四、實鋒 vs 虛鋒:墨痕里的虛實魔法 ? 實鋒:“踩實”每一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筆鋒實實在在壓紙,留墨痕即實鋒(如楷書,每一筆都“踩實”)。 ? 虛鋒:“筆斷意連”的神操作 行草專屬: · 牽絲過渡:如“峻”字,筆畫間細線牽連,流暢婉轉; · 枯筆飛白:墨枯時寫出似有似無的線,讓字“透氣靈動”。 五、全鋒 vs 半鋒:粗細切換的密碼 ? 全鋒:鋪毫寫“石柱”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筆毫全鋪開,寫大字榜書,筆畫粗壯,力感爆棚。 ? 半鋒:半毫寫“細線” 只用一半筆鋒,寫細筆畫或粗細過渡(如粗橫轉細豎時提筆用半鋒),讓銜接自然,避免“突然變細腿”。 古人將用筆凝練成“八鋒”,實則教我們 “讓筆鋒跳舞”:中鋒打底,側鋒調味,藏露定風格,實虛造意境,全半控粗細。練習時別死記,多觀察字帖——顏體藏鋒多厚,歐體露鋒多銳,行草虛鋒多飄… 慢慢領悟:書法的“活”,全在筆鋒的一扭、一轉、一藏、一露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