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張勝啟,筆名啟明星,原籍陜西延安人,畢業于陜西工商學院(現西安財經大學),現居住于淄博市周村區。 ![]() ![]() 說說窮人曬背與富人看醫 原創 張勝啟 夏日的城中村公園里的許多條石臺上,一些老人,女性多于男性躺,她們在臺子上曬背。有背朝太陽坐著的,有躺平著趴在石臺上的,她們把腿和背都裸露出來,光著腳丫子,脊背和腿都曬成了古銅色。她們一邊曬背,一邊交流著這免費陽光的饋贈的效果。離公園兩公里的一四八醫院VIP候診室里,江女士剛放下骨瓷咖啡杯,護士躬身遞上價值兩萬元的全身PET-CT預約單。這兩個平行時空里發生的健康敘事,正在重構當代中國的健康政治經濟學。 曬背族的智慧源自《黃帝內經》"背為陽"的古老訓誡。下崗工人老李的帆布包里裝著兩樣東西:泛黃的《家庭食療大全》和上個月被拒賠的醫保結算單。他能夠準確說出寅時與申時陽光中維生素D的轉化效率差異,卻算不清三甲醫院體檢中心任何一個套餐相當他多少天的菜金。當養生博主在直播間推銷2980元的遠紅外理療儀時,老李們正用搪瓷缸接滿開水,在脊柱上滾出熨帖的熱度。 醫療消費主義卻打造出全新的健康圖騰。某企業總裁的年度健康管理支出相當于三十個曬背族全年收入總和,從瑞士干細胞抗衰到日本早期癌癥基因篩查,他的保健顧問甚至包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但智能手環每十分鐘推送的心率變異警報,卻讓他比天臺曬背的老李多吞了三倍安定類藥物。 頗具反諷的是,三甲醫院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周曬背五次以上的老年群體,在骨密度、睡眠質量等指標上竟優于常年訂閱高端體檢的精英群體。當富人的電子健康檔案堆疊成焦慮的豐碑,窮人們卻在陽光與閑談中意外收獲了社會聯結療法——這種被WHO確認的心理健康保護因子。 健康公平性的悖論于此顯現:曬背族用零成本方式獲取著現代醫學驗證有效的維生素D,卻因缺乏系統性健康管理而在糖尿病并發癥面前不堪一擊;精英階層雖能第一時間享用靶向治療技術,卻也可能因過度醫療導致不必要的器官穿刺活檢。 更精妙的隱喻藏在空間政治學里。老舊小區的公共天臺意外成為健康自救的飛地,而私立醫院的防輻射候診室則演變為階級品味的展演場。當曬背老人用身體丈量陽光入射角時,新富階層正在用可穿戴設備生成的健康數據流,構建著社交網絡上的現代性身份認證。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解讀這份"嘮叨":曬背不是反智主義的愚昧,而是資源約束下的理性選擇;看醫也不是杞人憂天的矯情,而是風險社會中的必然防御。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宏大敘事下,真正需要打破的是醫療資源分配的虹吸效應——讓陽光照進每個角落的同時,也能讓CT機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健康祭壇。 日光之下,眾生終究要尋找各自的身體敘事學。只是當某天曬背的老李攢錢做了第一次全身體檢,而企業總裁偶然躺上城中村天臺的水泥地時,他們或許會同時發現:健康這道永恒命題,從來既需要陽光的溫度,也需要科學的精度,更需要制度保障的厚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