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媽在外地幫我帶娃,突發腸胃炎去醫院,花了1.5萬。回來報銷時才發現,只報了40%,也就是6000塊。后來問社區醫保站的人,才知道是備案時漏了一步——沒確認“定點醫院是否在直接結算范圍內”,要是多走那一步,能報60%,多拿3000塊! 其實很多人異地看病報銷少,不是政策不給報,而是備案時少了關鍵一步,白白虧了錢。今天就用我媽和鄰居的真實經歷,把“多的這一步”講透,教你怎么操作,下次異地看病別再吃這虧。 先跟大家劃重點:異地就醫備案不是“辦了就行”,關鍵是備案后要確認“就醫的醫院在'直接結算定點名單’里” 。很多地方規定,去非定點醫院或沒開通直接結算的醫院看病,報銷比例會降10%-20%;要是多走一步確認定點,就能按參保地的最高比例報,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一、先算筆賬:多一步和少一步,報銷差多少錢?我媽那次看病花了1.5萬,咱們對比一下“少一步”和“多一步”的區別(按我老家河南的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算): - 少一步(沒確認定點):去了非直接結算定點醫院,報銷比例40%,能報1.5萬×40%=6000元,自付9000元; - 多一步(確認定點):去了二級及以上直接結算定點醫院,報銷比例60%,能報1.5萬×60%=9000元,自付6000元; - 差了20%的比例,多報3000元——相當于我媽半個月的退休金,白扔了多可惜! 再看鄰居小李的例子:他在上海打工,去年突發闌尾炎,在上海某二級醫院手術,花了2萬。備案時他多走了一步,確認醫院是“直接結算定點”,按他老家山東的職工醫保政策,報銷比例70%,報了1.4萬;他同事跟他情況一樣,但沒確認定點,去了一家非定點醫院,只報了50%,少拿4000塊。 這20%的差距,不是小數目,尤其是看病花得多的時候,多報的錢可能就是好幾千,夠好幾個月的生活費了。 二、關鍵!“多的這一步”到底是什么?怎么操作?很多人以為“異地就醫備案”就是在手機上填個表、提交審核,審核通過就完事了——其實漏了最關鍵的一步:備案通過后,在醫保平臺上確認“你要去的那家醫院,是不是'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院’” 。 這一步為啥重要?因為不是所有醫院都能直接結算:比如一些私人診所、基層衛生院,可能沒接入國家異地就醫平臺,去這些地方看病,哪怕辦了備案,報銷比例也會降;而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大多是直接結算定點,選對了就能按最高比例報。 具體怎么操作?分2種方式,手機2分鐘就能搞定 方式1: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查(推薦,最方便) 1. 打開APP,登錄自己的醫保賬號(沒注冊的先注冊,綁定身份證和醫保卡); 2. 首頁點“異地就醫”,再點“異地就醫備案查詢”——先確認你的備案已經“審核通過”(要是沒通過,先補全信息重新提交); 3. 備案通過后,回到“異地就醫”頁面,點“定點醫院查詢”; 4. 選“就醫地”(比如你要去北京看病,就選北京),再輸入醫院名稱(比如“北京協和醫院”),點查詢; 5. 看查詢結果里有沒有“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的標識——有這個標識,就說明這家醫院能直接結算,去這里看病,報銷比例不會降;要是沒這個標識,就換一家有標識的醫院。 我媽后來幫我爸備案時,就用這個方法查的:本來想選小區附近的一家私立醫院,查了發現不是定點,換成了3公里外的區人民醫院(二級醫院,有定點標識),后來我爸看高血壓花了8000,報了60%,多拿了1600塊。 方式2:線下查(適合不會用手機的老人) 要是家里老人不會用APP,就帶他去“就醫地的醫保局”或“社區醫保服務站”,跟工作人員說“我要查XX醫院是不是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工作人員會幫你查;也可以直接打就醫地醫保局的電話(12393醫保熱線),報醫院名稱就能查。 我鄰居王大爺去年去南京看病,就是讓兒子打12393查的,確認南京某醫院是定點后才去的,最后報銷比例比他預想的多了15%,少自付2000多。 三、為啥你會漏這一步?3個常見誤區,別再犯1. 以為“備案通過=能按最高比例報”:很多人覺得“我都備案了,去哪看病都一樣”,其實備案只是“允許你異地報銷”,報多少比例,要看你去的醫院是不是定點——就像我媽,備案通過了,但去了非定點,還是少報了。 2. 隨便選醫院,沒看等級:有些人為了方便,選小區門口的小診所,卻不知道基層診所大多不是直接結算定點,報銷比例低;其實多走10分鐘路,去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不僅醫療有保障,報銷還多。 3. 備案時填錯“就醫地”:比如要去“杭州市西湖區”看病,卻填成了“杭州市余杭區”,最后去的醫院在西湖區,不在備案的“余杭區”范圍內,也會影響報銷比例。備案時一定要填準“具體就醫的市或區”,別圖省事瞎填。 四、避坑指南:異地就醫備案,這3件事也得注意1. 備案類型要選對:異地就醫備案分“臨時異地就醫”(比如去外地旅游、探親時看病)和“長期異地居住”(比如老人去外地幫子女帶娃,住半年以上),選對類型才能享受對應報銷政策。比如長期居住的,備案有效期能到1年,不用頻繁續;臨時的一般只有3個月,過期了要重新辦。 2. 就醫時一定要出示“醫保卡/電子醫保碼”:不管是門診還是住院,都要在掛號、繳費時出示,不然沒法直接結算,只能自己先墊錢,回來報銷時還要多跑一趟,比例也可能受影響。我同事上次在外地看病忘了帶醫保卡,自己墊了1萬,回來報銷時又補了一堆材料,還少報了5%。 3. 備案后換醫院,要重新查:要是備案后想換醫院,別直接去,先按前面說的方法查新醫院是不是定點,確認是定點再去,避免換了醫院又少報。 五、常見問題解答:這些情況,也能多報20%嗎?1. 城鄉居民醫保(農村醫保)也適用嗎? 適用!不管是職工醫保還是城鄉居民醫保,異地就醫備案的規則都一樣,只要多走一步確認定點,就能提報銷比例。我老家堂哥是農村醫保,去年在武漢看病,確認定點后報了55%,比沒確認的鄰居多報了20%。 2. 急診也需要確認定點嗎? 急診可以先看病,不用提前確認,但事后報銷時,要在醫保平臺上補填“急診就醫”的說明,并且確保醫院是二級及以上,這樣也能按最高比例報。要是急診去了私人小診所,還是沒法多報。 3. 備案后沒用到,會影響下次嗎? 不會!備案通過后要是沒去看病,到期后會自動失效,下次異地看病再重新備案就行,不影響醫保待遇。 最后說句心里話 異地看病本來就麻煩,能多報一點是一點,別讓辛苦錢白白浪費。其實“多的這一步”一點都不麻煩,手機上2分鐘就能查完,卻能多報20%,值! 要是你家里有經常異地看病的老人,或者自己經常去外地,一定要把這個方法告訴他,下次備案時多確認一步,別再吃我媽那樣的虧。記住:醫保政策是為了幫咱們省錢,咱們多花點心思搞懂,才能真正享受到福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