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晨起推開窗,熱風撲面而來,陽光晃得人下意識瞇起眼。 明明日歷已翻到初秋,天氣卻還沒褪去盛夏的余溫,午后坐在陽臺待一會兒,額角還是會沁出細汗。 樓下樹蔭里,老人們搖著蒲扇閑聊,手里拿著裝滿涼白開的玻璃杯,似乎大家還沉浸在夏日的“冰爽模式”中。 只是晚風里已悄然多了些不同,不再是盛夏那種黏膩的熱,吹在身上時,偶爾能捕捉到一絲淺淺的涼。 也正是這若有似無的涼意,讓人開始惦記起暖乎乎的滋味。 不像夏天總想著冰飲解渴,如今偶爾會想,要是能有一壺溫醇的茶在旁,小口喝著暖到胃里,該多舒服。 說到應季的暖茶,秋冬常喝的老白茶就再合適不過。 雖說現在還沒到天寒地凍的時候,但提前學會煮茶的法子,等天氣再涼些,就能隨手煮出一壺棗香滿溢的茶湯。 很多茶友想煮老白茶,卻總怕步驟復雜,或是煮不出應有的香氣。 其實只要找對方法,煮老白茶一點都不難。 今天就把這份超詳細的煮茶攻略分享出來,跟著5個步驟做,新手也能煮出醇厚好喝的老白茶。 《2》 第一步:備器 煮老白茶的第一步,是把要用的工具備齊、洗凈。 核心工具就兩樣:爐子和煮茶壺。 現在煮茶很少用傳統炭爐,更推薦電陶爐,通電就能用,火候穩定還方便控制,不用盯著添炭,新手也能輕松上手。 煮茶壺的選擇則看個人偏好,親測玻璃壺和紫砂壺用著最順手。 不過光用清水洗壺可不夠,得先燒小半壺開水,把煮茶壺里外仔細燙洗一遍。 一來能沖掉壺內可能殘留的雜味,避免影響茶湯本味; 二來高溫燙洗也能起到殺菌作用,喝著更安心。 這里要特別提醒,要是用的是紫砂壺,注意壺身外側別沾水。 不然加熱時水碰到爐面,容易發出滋滋的異響,還可能影響壺的使用壽命。 除了爐和壺,輔助配件也不能少。 公道杯建議選大容量的,煮好一整壺茶后能一次性裝下,分茶時更均勻。 茶杯則根據人數準備,提前燙洗干凈。 《3》 第二步:注水 煮老白茶的注水量沒有固定標準,核心是根據喝茶人數和煮茶壺容量靈活調整,既要夠喝,又要防燙防溢。 如果是自己一人獨飲,用小容量煮茶壺,比如300-400毫升規格就剛好,一次注滿這個量,煮好后慢慢喝,續煮一兩壺就能撐一下午,不用頻繁加水。 要是家里來客人、多人分享,就得換大容量茶壺,注水量跟著增加。 不然煮半壺茶剛分完就沒了,既不夠喝還掃了喝茶的興致。 但注水也有“紅線”,不管用多大的壺,都不能超過壺身最高水位線。 要是壺上沒標水位線,就以“低于壺嘴1-2厘米”為標準。 必須留出足夠的水面空間,因為水加熱沸騰時會往上冒,一旦裝太滿,滾燙的茶湯很容易從壺嘴溢出來。 不僅浪費茶,還可能燙傷手或弄臟茶席,這點一定要留意。 《4》 第三步:控制好茶水比例 不管是泡還是煮,茶水比例都是決定茶湯滋味的關鍵。 多一點則澀,少一點則淡,尤其煮老白茶,更要精準把控。 畢竟煮茶時,茶葉會在持續高溫下不斷釋放內含物質,溫度高、時間長,滋味析出比沖泡快得多,一旦投茶過量,很容易煮出苦澀感。 這里給大家一個具體參考,以常見的500毫升容量煮茶壺為例。 之前提到過注水要留空間防溢出,通常加300-400毫升水就夠,對應投老白茶1.5-2克最合適。 尤其是那些轉化好、內含物質足的優質老白茶,本身滋味濃郁,投多了不僅會讓茶湯變澀,還會浪費茶葉里的好滋味,反而可惜。 按這個比例煮,第一壺能煮出醇厚的棗香或藥香,續煮三四壺味道也不會寡淡,剛好能滿足大半天的飲茶需求,不管是自己喝還是和家人分著喝,濃淡都很適口。 《5》 第四步:建議熱水投茶 不少茶友煮老白茶時都會糾結:到底該冷水投茶,還是熱水投茶?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只要能讓茶味均勻釋放,兩種方式都可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但考慮到多數新手對煮茶節奏把控不準,更推薦大家選擇沸水投茶,操作更穩妥,還能減少苦澀味。 先把壺里的水燒至完全沸騰,再把準備好的老白茶投進去。 沸水的高溫能形成一定壓力,快速激發茶葉里的棗香、藥香等風味物質,而且只要等水再次沸騰,就能及時關火。 整個過程短而可控,不容易讓茶湯煮得過濃。 如果選冷水投茶,茶葉會和冷水一起加熱,接觸時間太長,很容易讓茶葉里的苦澀物質過量析出,尤其新手沒經驗,難把握關火時機,最后煮出的茶可能又濃又澀。 所以在還沒摸透煮茶節奏前,優先燒水,水沸后再投茶,既能保證茶湯滋味,也能降低翻車概率。 《6》 第五步:煮茶時間不能過長 煮老白茶最忌諱“細熬慢煮”,不少茶友總覺得“煮得越久越出味”。 結果把茶煮成又濃又釅的,喝進嘴里,舌面發緊發澀,像裹了層厚膜,完全嘗不到老白茶該有的甘潤。 而且長時間沸騰會讓茶葉里的茶多酚、咖啡堿過量析出,常喝這種濃茶,對身體也沒好處。 其實想喝到老白茶的香清甘活,煮茶時間“點到為止”就好。 按照之前說的“沸水投茶”步驟,茶葉投進去后,只需要等水再次沸騰,就要立刻關火。 關火后也不用急著倒茶,煮茶壺里的余溫會讓茶湯再冒一會兒泡,等1分鐘左右茶湯停止沸騰,再倒進公道杯。 另外要提醒一句,剛煮好的茶湯溫度很高,建議在公道杯里稍微晾一晾再喝。 《7》 現在天氣雖還帶著點熱,但早晚風里的涼意已經藏不住了。 等再過些日子,氣溫降下來,圍坐在電陶爐旁,看著玻璃壺里的老白茶慢慢舒展、茶湯漸染暖黃,再倒一杯溫熱的茶湯入喉,從胃里暖到身子里,別提多舒服了。 新手不用怕一開始掌握不好,多試兩次,根據自己的口味微調投茶量,很快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畢竟煮老白茶的核心,不是追求多復雜的技巧,而是在慢下來的時光里,喝到一杯暖身又合心意的好茶。 往后秋冬的日子,就用這份攻略,煮一壺老白茶,好好享受這份溫醇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6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