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孫、孫行者、者行孫,名色雖多,真體則一,不要吃他名色混了,看不清潔。噫!今之為名色混者豈止一人而已哉!〇沒后李老君來取寶貝,亦有微旨。蓋空諸所有,乃是究竟。魔固不可有,寶亦不可有,有此寶貝,到底累人,何若并去之為妙也。真是眼中著不得瓦屑,亦著不得金玉之屑,知此者有幾人哉,噫! 眼中著不得瓦屑,也同樣不著金玉之屑,也就是說,亂七八糟的事不往心里去,金銀珠玉同樣也看不到眼里去。可見確實是能“空”的了。讀到“空諸所有”這里時,我想起了我們那天去大興善寺的情形。“那你還說我腦袋空空地拜完了,你不也腦袋空空地拜了?”他沒追問我為啥沒念,其實我主要是不知道心里應該想些什么。好像想什么都不太合適,所以干脆什么都不想。對了,確實想了一件事,就是一邊拜一邊在想我拜佛的姿勢到底合不合規矩。不過也沒法去找權威確認,只是當時在懷疑自己而已。 昨天明明很忙,睡了一夜后,早上起來,就想不起自己應該干什么了。怎么我現在這樣了呢?我手里有一堆事,一件都沒完成。我站在床頭想了半天,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舉棋不定。我想是時候制定一個計劃了。寫在紙上,一目了然,應該是能分辨出事情的輕重緩急的,雖然明天就開學,一件也不能落下。我的人生無聊么?確也無聊,畢竟每件事都那么無關緊要。可要真說無聊,對這個簡單的自我而言,一點也不無聊,忙得忘了自己是誰。昨晚睡前想冥想一會,都無法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即意志力。專注于自己的意識也是一種注意力。否則冥想就與胡思亂想沒什么差別了。在一般情況下,自我需有參照點,否則會逐漸退化。這或許就是人要群居的原因。當然,或許這也只不過是老祖宗在我們精神中留下的遺產,因為他們原本就群居,為了逃避黑暗、恐懼及被肉食動物們吃掉的生存現狀,他們逃向其他人,進入人群,獲取安全感。久而久之,這種情感積淀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遺傳給了后代。人生就是受騙的過程。反詐宣傳有句話說得很有趣:你以為你很聰明,不會被騙,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適合你的騙子。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被騙,即使不被騙錢,也會在觀念上、在行為上受騙。更為隱秘的是,我們常常受自己胡思亂想的欺騙,這會誤導我們的行為。“這個人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這個念頭一起,你就被困在里面,沒完沒了,甚至可能寢食難安,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空諸所有”,是非常難的,因為它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境界。如果把它變成一個目標,那么勢必它又成為困擾意識的一個陷阱,使人重蹈覆轍,永無出頭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