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尊重知識產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01 ![]() 什么是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 ![]() 在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下,傳統的基于單點防御(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的安全策略已顯得力不從心。攻擊手段日趨復雜化、隱蔽化和自動化,安全事件往往涉及多個系統和環節。企業或組織亟需一種能夠整合全局信息、洞悉安全態勢、預測潛在風險并輔助決策的技術手段。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是一個集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可視化、預警與響應于一體的綜合性安全運營平臺。其核心目標是: 全面感知: 收集來自網絡內部、外部、端點、應用、云環境等各個層面的海量安全相關數據。 深度理解: 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威脅情報等技術,對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挖掘潛在威脅和安全風險。 動態評估: 實時或準實時地評估組織的整體安全狀況(態勢),量化風險級別。 精準預測: 基于歷史數據和當前態勢,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攻擊或安全事件。 有效響應: 提供直觀的可視化展示和預警信息,輔助安全人員快速定位問題、理解影響并采取響應措施。 02 ![]() 核心技術與架構 ![]()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通常包含以下關鍵技術和架構層次: 1、數據采集層 來源廣泛: 網絡流量(NetFlow, sFlow, Full Packet Capture)、安全設備日志(防火墻、IDS/IPS、WAF、防病毒、VPN)、系統日志(Windows Event Log, Syslog)、應用日志(Web服務器、數據庫、中間件)、終端日志(EDR)、云平臺日志、威脅情報源(開源/商業)、資產信息、漏洞掃描結果等。 技術: Syslog, SNMP, API集成(RESTful, SDK), Agent代理, 流量鏡像/分光, 數據庫連接器。 2、數據處理與存儲層 (1)數據標準化: 將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數據進行清洗、解析、歸一化(如采用CEF、LEEF或自定義Schema)。 (2)大數據存儲: 使用分布式存儲技術(如Hadoop HDFS, Elasticsearch, NoSQL數據庫)存儲海量、高速增長的異構數據。 (3)流處理: 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數據(如網絡流量、關鍵告警)進行實時處理(如Kafka, Flink, Spark Streaming)。 3、數據分析與引擎層(核心) (1)關聯分析引擎: 基于預定義或機器學習生成的規則,將不同來源的事件進行關聯,發現復雜攻擊鏈(如多次登錄失敗后成功的登錄行為)。 (2)威脅檢測引擎: 基于規則/簽名: 匹配已知攻擊模式(如Snort, YARA規則)。 基于行為分析: 建立用戶、主機、網絡的正常行為基線,檢測異?;顒樱ㄈ鐢祿庑?、內部橫向移動)。 基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 應用無監督學習(異常檢測)、有監督學習(分類惡意活動)、深度學習(復雜模式識別)來發現未知威脅和高級持續性威脅。 (3)安全編排、自動化與響應引擎: 將分析結果與響應動作聯動(SOAR),實現部分響應流程自動化(如隔離主機、阻斷IP、下發防火墻策略)。 (4)威脅情報集成: 實時接入外部威脅情報(IP、域名、URL、文件HASH、攻擊者TTPs),用于豐富上下文、加速檢測和提升準確性。 (5)漏洞關聯: 將掃描發現的資產漏洞信息與當前攻擊活動關聯,評估漏洞被利用的風險和優先級。 (6)用戶與實體行為分析: 專注于分析用戶和實體的行為模式,檢測內部威脅、賬號盜用和權限濫用。 4、態勢評估與可視化層 態勢指標: 計算并展示關鍵安全指標,如整體風險評分、威脅等級、攻擊類型分布、受影響資產、事件處理效率等。 高級可視化: 通過儀表盤、拓撲圖、熱力圖、時間線、關系圖譜等多種直觀方式,呈現安全態勢全景、攻擊路徑、資產風險分布等。 可定制視圖: 支持不同角色(高管、運維、分析師)定制關注的重點視圖。 5、預警與響應層 多級告警: 根據事件嚴重性、置信度等分級告警。 多渠道通知: 支持郵件、短信、即時通訊工具、工單系統等多種通知方式。 工單管理: 集成或內置工單系統,跟蹤事件處理流程。 響應劇本: 預定義自動化響應流程,提升處置效率。 03 ![]() 關鍵價值 ![]() 提升威脅發現能力: 打破安全孤島,通過關聯分析發現單點設備無法識別的復雜、隱蔽攻擊。 降低告警疲勞: 減少誤報和重復告警,聚焦于真正高風險事件。 加速事件響應: 提供豐富的上下文信息和可視化攻擊路徑,縮短事件調查和響應時間(MTTD/MTTR)。 量化安全風險: 提供直觀的風險評分和態勢視圖,輔助管理層進行安全決策和資源投入。 支撐安全運營: 成為安全運營中心的核心平臺,支撐日常監控、分析、響應和匯報工作。 攻防演練與重保: 在攻防演練和重大活動保障期間,提供實時的態勢監控和快速的攻擊溯源能力。 04 ![]() 發展趨勢 ![]() AI深度應用: 更廣泛、更深入地應用AI/ML進行威脅檢測、預測性分析、自動化響應和自適應安全。 XDR集成: 與端點檢測響應、云安全態勢管理等更緊密集成,形成擴展檢測與響應能力。 云原生與SaaS化: 平臺本身向云原生架構演進,并越來越多地以SaaS服務形式提供。 情報驅動: 更深度地融入威脅情報,實現情報驅動的檢測和響應。 自動化與智能化: SOAR能力的持續增強,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閉環響應。 關注身份安全: UEBA在態勢感知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強化對身份和訪問風險的監控。 05 ![]() 總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