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綻放需要灼傷成全 總有些飛翔需要抽離絲繭 總有些弦鳴需要斷帛裂錦 總有些舟渡需要自沉桅桿 去接受,去放下 最深的銘記 是留白處涌動的群山 和李老師相約十點見面。 路過花店,忍不住駐足:一簇簇盛開的美麗的花兒,就像李老師的笑容一樣,溫馨,粲然;就像她曾說的,讓生命綻放!于是,選了十幾支香檳玫瑰,捧在懷中,滿袖馨香。 預計2小時講座,七十多頁PPT。李老師說:太多了,菲菲,你要斷舍離。 我辯駁:如果講不到位,老師們會不會聽不明白?他們需不需要拍照保存? 李老師誠懇又耐心:你說的都沒錯,但是,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 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突然明白,為什么李老師的講座那么吸引人。 我常常對老師們說:要研究學情,要大膽取舍,要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學生。想一想我的語文課堂,需不需要滿滿的灌輸? 李老師曾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喚醒人的創造力、生命感和價值感。 想到自己做科研的心路歷程,突然有了修改的靈感。 心中感慨,如果早一點遇到李老師,早一點接觸心理學,也許我的語文課堂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又轉念一想:應時而來,順時而去,一切,都是剛剛好。 妹妹打電話說,外婆住院了。 心揪著,急匆匆趕回來。好在,病情已經穩住,只是頭暈,手腳有些不聽使喚。八十多歲的外婆,真的老了。 做了她喜歡吃的軟軟的絲瓜、茄子,送到病房。她說,不想吃。我叮囑:一定要吃,營養跟上了,才能趕快好起來。 我拿出勺子,準備喂外婆吃。她伸出手,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著:“我……自己……吃。” 她用剛拔下輸液針頭,貼滿膠帶的右手笨拙地捏住勺子,慢慢舀起一勺飯,顫巍巍地送到嘴邊,努力張大嘴巴,終于喂進去。 她咀嚼得很慢,一勺,一勺,很仔細地,把碗底的米粒也舀得干干凈凈。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聽我的話。 我忍著淚,只盼她快點好起來。 住院期間,舅母、大姨、表妹爭相照顧,同病房的阿姨羨慕外婆好福氣,我想,是外婆幾十年如一日的愛和辛勤付出,換來這沒有血緣卻勝似血緣的親情。 外婆依舊要強,一天天好轉,終于穩住病情,出院回家。老家院子的花開得燦爛,地里的菜熟了,屋后的稻子也收割了,而我,又將遠行。 想起小時候對外婆的承諾:等你老了,我養你。淚如雨下。 最喜歡李子柒的,是她的鏡頭里永遠有奶奶的身影。臨別,我暗自許下諾言:若你無所依,我必作青山,倚風共立云霓。 8號晚上,母親打電話說,要我明天一早去外婆家。因為跟舅舅商量好了明早給外婆裝空調,但臨時有事去不了,讓我一定代她去一趟。 我問:可以改天嗎? 母親說,空調已經拉去了,人家也忙,說好了的,我不能食言。 “我不能食言。”這是母親的做人信條。 父親總笑她小題大做,別人寒暄時的客套話,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的玩笑話,她都記著。她說:“我管不了別人怎么想,我管好自己就行了。” 想起有一批稿子答應10號前審完提交,明天去鄉下肯定沒有時間,于是趕緊打開電腦,逐一審核、修改。 十一點多,丫頭催我睡覺:“明天改不行嗎?” “不行,明天沒有時間,我答應了10號前要交,不能食言。” 9號上午九點多,提交了審核稿,趕往鄉下,給外婆安裝空調。 一路濃綠葳蕤,青山延綿,想到無山公眾號里的一句話:且穿山霧,青山相映,命運會在你不再繞路的那一刻臣服。 假期好像就做了兩件事:做飯,改稿。 審稿、改稿雖然辛苦,但總能告一段落,可以看見成績。可一日三餐,漫無盡頭,也無價值。 張曉風老師曾寫道: 她日復一日守著廚房——沒人來為她數記錄,連她自己也沒數過。世界上好像沒有女人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數算記錄,一個女人如果熬到五十年金婚,她會燒五萬四千多頓飯,那真是瘋狂,女人硬是把小小的廚房用馨香的火祭供成了廟宇了。她自己是終身以之的祭司,比任何僧侶都虔誠,一日三舉火,風雨寒暑不斷,那里面一定有些什么執著,一定有些什么令人落淚的溫柔。 這個“熬”字,用得真是無比貼切了!哪里有什么執著和溫柔,分明是被賦予女性的道德枷鎖困在了廚房,滿頭大汗、一身油煙的時候,就只想要罷工,要控訴!可轉眼看到一桌飯菜被掃光,心頭的怨尤也煙消云散了。 至于審稿改稿,最為頭疼的就是AI生成的稿件,只想問作者一句:如果你的學生上交AI完成的習作,你作何感想? 寫作,是煎熬的。立意、構架、成文,字斟句酌、反復打磨,好容易“熬”出一篇稿子,還可能被打入冷宮不見天日。但這個思考和成長過程,是AI無法替代的。 生活不易,可以疲憊,但不能敷衍和黯淡。 也許,要熬的不是生命這趟旅程,而是旅程里與世界真實的碰撞不斷破碎的自己,以細微恒久之力對抗盛大虛無,在破碎重生的循環里,把自己還給自己。 暑假期間,丫頭學會了游泳。學了不到一周,就能像只魚兒在水里歡快暢游。 看到丫頭在泳池里身輕如蝶翩然遨游,很難想象她小時候曾那么怕水: 3歲以前,下大雨就會大哭;6歲以前,每次洗頭如臨大刑,那場面簡直驚心動魄。7歲的時候,我動員她去學游泳,寧死不從。去年,她看到同齡人游泳,有一點點心動,還和爸爸一起下河試水。今年一放假,就主動要求去參加專業培訓。 孩子總會長大,真的不必著急啊。 要開學了,丫頭挑了喜歡的書包,漂亮的筆,自言自語:從今以后,我要好好學習,像雨欣(同學)一樣,把所有的學習用品整理得干干凈凈,每天都要認真預習…… 雖然不一定能做到,但成長不是一瞬間的事,總需要慢慢嘗試、犯錯,然后修正,一點點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作為父母,或園丁,你要相信,每一粒種子都想發芽,每一朵花,都渴望綻放。 每個人都是零零落落拼成的整體 靈魂里藏著自己未曾見過的陌生人 每場經歷不是通往別人的劇本 而是一場回歸自己的萃取 ——一只大叔 ![]() 豐 收 的 田 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