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 都說“無病一身輕”,這句話出自明代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流傳至今已成諺語。 人生一世,健康平安,無病無災,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壓力大、節奏快、焦慮深,工作生活連軸轉,亞健康已成家常便飯。 身體逐漸走下坡路,即使每年體檢一回,也很難面面俱到。 若想防病于未然,一定要愛惜身體,注重養生。 人體健康10大指標,保存下來方便對照自查,看完記得為家人朋友收藏轉發! 01飲食指標 《漢書》有云:“民以食為天。” 一日三餐,吃飽喝足,方有體力精力周旋世事。 通常來說,不含水飲,成年人每天應該吃1kg左右的食物。 老人、小孩、運動員、孕婦等群體因個體差異或多或少會有浮動。 倘若出現多飲多食,體重卻下降的情況,大多是因為代謝異常或消化吸收障礙。 倘若長時間食欲不振、食量大減,則要考慮是否有腫瘤、情緒心理等問題,皆要及時檢查。 02體重指標 民間有句諺語:“千金難買老來瘦。” 偏瘦勻稱,向來是中國人一致認定的標準身材。 因為一旦超重,體脂率過高,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便會大大提高。 但體重絕非越輕越好,這里教給大家一個世衛組織推薦的體重計算公式: 男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80]×0.7; 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70]×0.6。 且如果短時間內體重迅速下降或增長,除了飲食不健康的因素,也可能與消化系統、高血脂甲減等疾病相關。 03體溫指標 人是恒溫動物。 正常情況下,腋窩體溫在36℃-37℃左右。 若持續超過37℃還伴有頭暈乏力,就可確診為發燒。 體溫驟降,如從37℃到35℃,則可能提示休克或內分泌紊亂,需盡快就醫。 如果日常體溫低于正常體溫,排除年齡過高因素外,常出現在長期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病人身上。 04心率指標 《黃帝內經》有言:“心為君主之官?!?/p> 心臟的狀態,對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年人的靜息心率,即安靜狀態下,應該在60-100次/分鐘。 如果出現心率過快、過緩、停頓、時快時慢,均表示心臟可能有問題。 縱使沒有明顯癥狀,也要及時就診,排查甲亢、貧血、心律失常等疾病。 05呼吸指標 健康成人的呼吸,平穩而規律,每分鐘20-25次左右。 女性比男性快一兩次每分鐘,老年人的呼吸頻率略低,通常屬正常現象。 若是呼吸急促過速、喘不過氣,多見于肺部疾病,如肺炎、哮喘等。 同時伴隨口唇青紫、胸悶胸痛等癥狀,多見于心臟疾病,須立即就醫。 若是呼吸過緩、意識模糊,每分鐘少于12次,則要考慮顱內壓增高、藥物過量等因素。 06排便指標 古人說:“若要長生,腹中????!?/p> 排便,是清楚體內廢物和毒素的重要途徑。 一日三次和一周三次均屬正常,且規律性大于絕對次數。 換句話說,一日超過三次,一周少于三次,還有拉稀、便秘或便血的癥狀,則為異常,首當其沖考慮腸胃疾病。 07排尿指標 成人一天的排尿量在1-2升左右。 大于2.5升為多尿,可能患有糖尿病、尿崩癥。 小于400毫升為少尿,多見于急性腎損傷、脫水。 尿頻、尿急、尿流分叉,則考慮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 如果小便顏色黃中帶紅,往往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腫瘤或結石的典型癥狀。 08血壓指標 血壓是心血管健康的核心指標。 正常血壓的范圍,收縮壓為90-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90 毫米汞柱。 老年人血管壁彈性降低,心臟需加大壓力才能保證血壓供應,略有上升為正常情況。 但在未用藥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舒張壓≥90,則為高血壓,應盡快就醫用藥。 如果短期內血壓低于正常值,可能是大出血、脫水、感染等原因所致。 可要是低血壓緩慢發生且逐漸加重,拋開藥物影響,多見于心臟病和內分泌疾病。 09睡眠指標 《閑情偶寄》中講:“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p> 把覺睡好,可以還精養氣、健脾養胃和強健筋骨。 健康成人的睡眠時間為6-8小時,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略有不同。 一般來說,年紀越大,所需的睡眠越少,但也不宜少于六小時。 若入睡困難,經常失眠,往往與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需及時干預。 如果睡覺時鼾聲如雷、呼吸暫停,起床后口干頭痛,那么高血壓、心律失常、腦卒中風險會大幅增加,應盡快就醫。 其實也不必規定每日睡多久,時間規律,精神飽滿,就是最好的睡方。 10精神指標 《紅樓夢》有云:“心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系鈴人?!?/p> 可見,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虛弱,更是精神心態的完好向上。 世衛組織將人體精神健康的標準概括為“三良好”: 良好的個性人格——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樂觀豁達,胸懷坦蕩。 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對人際關系充滿熱情。 若是不具備以上完整的三種特征,建議加強自我調適,或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