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怒吼吧,黃河! —— 游黃河壺口瀑布 段鐵創 ![]() 8月16日,日本投降80周年紀念日的第二天,我和夫人去了黃河壺口瀑布。 一路上,山青水綠,陽光明麗,一派升平景象。車內空調清涼,導游鼓動大家唱歌。 有小學生勇躍了,歌聲天真爛漫;有女孩動情了,嗓音清麗婉轉。我對導游說:“80年前的昨天,我們偉大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為此,我們共同唱一曲《黃河大合唱》吧!” 一片掌聲響起。 我自薦老身,手扶座椅,單手指揮,車內歌聲如狂風驟雨般響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車子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間疾馳,歌聲在汾河平原的疏林曠野中回蕩。接下來的話聊全變成了抗日故事。有講電影《南京照像館》的,有講祖上當年遭遇的。群情激憤,感人肺腑,猶如一排排黃河浪濤此落彼起。 不知不覺中景區到了。兩岸青山蔚蔚,河谷黃水濤濤。百米寬的河身,濁浪由天邊滾滾而來。隨著河床變窄,到了“壺口”,一頭扎入了地下幾十米深的低漕,騰起一片黃煙,發出沉悶的雷聲,大地微微抖起來。 ![]() 我們擠著人肩,快步走近壺口,眼前景象讓人震撼不已。所見已不是洶涌的河水,而是一拔接一拔的黃色雪崩;河漕也已不是河漕,而成了沸湯噴涌的火山口。萬匹烈馬頓失前蹄,百群猛虎跌落斷崖。嘶鳴吼叫,碰撞擠壓。鼎喧湯沸,浪濤互軋。黃煙升騰,水霧彌漫,風冷日隱,瀑(PU)雨飄灑。聽不見鄰人說話,看不到白云山崖。滿目盡是那狂跌的烈馬,鬧海的哪吒。啊!共工觸山,山崩地裂,乾坤倒轉,宇宙爆炸。人身已成塵埃,心魄頓飛天涯。 我撐開雨傘,幫夫人錄像拍照,然后隨著人流,鉆人工鑿成的石洞下到十幾米深處的石壁上。傾刻間,黃河直立起來,成了一頭橫天巨獅,吼叫著蓋頂撲下。身旁濁浪蔽日,頭頂暴雨如澆。風在吼,馬在叫,光與暗無了邊界,引力波瘋狂發飚。時空消失復又重組,存在成了漂浮的孤島。身處于風雨激蕩的遠古洪荒,眼前是永無止境的宇宙風暴。 無比震撼中登上岸來,靠在石垛上小憩,正感慨著的“天水覆頂”的曠世奇偉,忽聽有人聲叫喊。回頭望去,啊!陽光下一道彩虹跨河而架,罩住了黃煙白浪,罩住了兩岸高峰,像是菩薩頭上的光環,極地上空的極光,七彩流轉,變幻旖旎。 ![]() 夫人看入迷了,待我提醒打開手機,倏忽間風起日移,那彩虹消失得無了影蹤。她惋惜,我勸解:“彩虹臥波”仙姿難留。 日近中天,河風漸大,踆步離開黃河發力最猛的地方,去了孟門島。 孟門島是壺口下游河心的一座小島,傳說為大禹初開水門之處。登上小島看史料介紹,方知為兩千年黃河壺口瀑布的始發地。因為河床下沉,形成了瀑布。水沖巖石崩塌,壺口每年上移0.75米,于今形成了“十里龍漕”。漕內激流奔涌,泥沙急下,于下游出口處淤出了一個沙洲,即為腳下孟門。我感概:這十里龍漕原來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啊!幾千年奔騰不息。 環島巡看,但見黃河分為兩開。東邊水面寬闊平靜。西邊細流涓涓。島的中心,大禹雕像足踏鱉蠵(bi xⅰ),手扶耒耜(1eⅰ Sⅰ),昂首河谷高山,好一派歷史雄姿!四周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石雕碑刻,文筆雋永。廟門一副長聯“天荒地老黃河龍盤騰浩氣;神工鬼斧孟門虎踞鎮狂濤。”我佇立良久:是啊!中外著名瀑布各有其長,但皆是天女散花,絲練飄逸,最壯觀也不過天渠灑落,面闊水豐而已。而這黃河壺口之瀑,其雷霆萬鈞的磅礴氣勢當是居世無雙,把它叫做瀑布,確是小名大冠了。它應是世之龍虎,天之狂飚。矗立中華地,豪氣吞星宇。 ![]() 我站于孟門北端的巨石上,遠處的瀑布吼聲隱約,黃煙依稀。想我母親河九曲十八彎,百川匯流,奔騰不息,在這壺口一聚,噴涌而出,一泄千里,奔流到海不復回。這足下的孟門島便是我中華民族的航船,那吼聲便是我民族的號角。青山如海,黃煙如幟,中華民族的航船正在世界的汪洋大海里乘風破浪,穩步向前。不免心潮迭起,吟出幾句詩來: 不盡黃河天上來, 壺口一收孟門開。 百折九曲不舍步, 破天吼聲指東海。 回程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壺口的壯觀而激動,為河山的壯麗而感概,真想再唱一曲《黃河大合唱》。環視左右,滿車的人都在看著手機,他們是在整理黃河的新照吧,或是在發抖音與好友親朋分享著黃河的吼聲。 我輕嘆一聲:“黃河啊,怒吼吧!世界還未大同,地球仍不太平。侵略者還在施虐,歷史的罪人還沒有反醒。中華民族正在復興,我們要常來壺口看看,把黃河的滔天咆哮銘記在心,然后挺直身軀,振奮精神:“保衛黃河,保衛家鄉,保衛全中國!” 作者簡介 段鐵創,洛陽市偃師區顧縣鎮段灣村人,1965年畢業于偃師二中,1968年畢業于偃師高中。化學高級教師。曾任偃師二高副校長、偃師五高校長等職。退休后著有長篇小說《不老的河》等。 1 歡迎賜稿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