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若你選擇投資亞瑟士,如今已收獲7倍投資回報;而同期持有耐克股票的投資者,卻要面對30%的投資縮水。這并非單純的企業命運沉浮,更藏著運動品牌在產品創新、戰略定位與消費者價值維度的深度博弈——從日本箱根驛傳賽道上的跑鞋占有率變遷,到全球市場的業績分化,堪稱行業發展的“鮮活教科書”。 ![]() 這場懸殊的投資反差背后,是兩大運動品牌截然不同的成長路徑:亞瑟士從2020年虧損39億日元的低谷奮起,不僅市值突破3兆日元,凈利率更從不足2%飆升至預計10%;而耐克則從歷史高位滑落,市值一度跌破千億美元,股價較2021年11月高點出現大幅回調,昔日巨頭面臨的增長困境,早已在專業運動賽場埋下伏筆。 一、股價表現:持續新高與倒V反轉的鮮明分野自2020年8月起,兩大品牌的股價軌跡呈現“兩極分化”,而這一趨勢與專業賽場的品牌認可度變遷高度同步: 亞瑟士:股價呈“階梯式上漲”,持續刷新歷史新高,累計漲幅近7倍,增長勢頭穩健且強勁——這背后,是其從2021年箱根驛傳“0穿著率”到本土品牌扛旗者的逆襲,市場對其專業屬性的認可持續升溫;
二、產品創新:從賽場壟斷到優勢流失,科技競爭力的此消彼長產品創新是品牌在專業賽場立足的核心,兩家企業的策略差異,直接體現在箱根驛傳的穿著率變遷中: 亞瑟士:以METASPEED破局,重建專業話語權亞瑟士的突破,始于對耐克碳板跑鞋壟斷的精準反擊: 1.針對性研發破局:2021年,當耐克以Vaporfly、Alphafly兩款厚底鞋壟斷箱根驛傳(210名選手中201人穿耐克,亞瑟士穿著率暴跌至0)時,亞瑟士迅速推出兼具輕量與高彈力的厚底跑鞋METASPEED,直接對標耐克碳板技術,為專業跑者提供新選擇。 ![]() 2021ASICS MetaSpeed Sky 2.核心科技不斷突破: 2020年,ASICS首次將FF Blast中底材料應用于NOVABLAST跑鞋。FF Blast 是一種輕量、高回彈的中底材料,適合日常訓練和中長距離跑步,提供良好的緩震和舒適性。2021年,ASICS首次將FF Turbo中底材料應用于METASPEED系列競速跑鞋,包括METASPEED SKY和METASPEED EDGE。這種材料專為精英跑者設計,提供了強大的回彈力和推進力,幫助跑者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5年FF Blast與FF Blast Turbo兩條線不斷技術升級,FF Blast→FF Blast+→FF Blast MAX。 ![]() FF Turbo→FF Blast Turbo+→FF LEAP產品線覆蓋了亞瑟士全系列。 ![]() 3.專業矩陣完善:圍繞“支撐型、緩震型、回彈型、競速型”構建全面跑鞋矩陣,適配不同跑者需求。 耐克:從“超級跑鞋”壟斷到創新瓶頸,專業屬性稀釋耐克曾憑借碳板技術在專業賽場形成壟斷,但近年逐漸陷入創新停滯: 爆款依賴癥: 2021年箱根驛傳,耐克憑借Vaporfly、Alphafly兩款厚底鞋拿下除七區外所有區間賞,210名選手中201人穿著,形成“壟斷式優勢”;但此后多年,核心科技未出現突破性迭代,2022年箱根仍以這兩款鞋為主(154人穿著),新品創新乏力。 科技商業化滯后:ZoomX科技雖支撐了早期碳板鞋的優勢,但后續商業化進度不理想,未能推出迭代款鞏固賽場地位;反觀亞瑟士METASPEED、阿迪達斯新跑鞋持續優化,耐克逐漸失去技術壁壘。 品類失衡拖累專業屬性:過度聚焦DUNK、AF1等經典時尚款,分散了專業跑鞋的研發資源——反映在賽場上,便是耐克2025年箱根驛傳穿著率暴跌至49人(占比23.3%),較2021年減少近四分之三,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站臺選手占比也被阿迪達斯趕超。 三、營銷策略:從“賽場壟斷”到“精準逆襲”,專業營銷的效率差異營銷是品牌傳遞專業價值的窗口,兩家企業在箱根驛傳的營銷打法,直接影響品牌認可度: 亞瑟士:“讓代言者成為第一名”,精準綁定專業人群亞瑟士的營銷以“賽場實績”為核心,雖開支占比低于耐克,卻實現了高效轉化: 聚焦專業賽事深度綁定: 深耕箱根驛傳這一日本跑步領域的“頂級IP”,摒棄“請第一名代言”的傳統思路,轉而“讓代言者成為第一名”——邀請曾穿耐克、在箱根驛傳表現優異的跑者代言METASPEED,若其穿著新鞋突破個人紀錄(如刷新區間成績),便大力宣傳; 借勢賽場逆襲升溫:從2021年箱根“0穿著”的低谷,到2022年24人穿著、2025年54人穿著,亞瑟士將每一次賽場穿著率的提升都轉化為品牌營銷素材,強化“本土專業品牌扛旗者”的形象,精準觸達核心跑者群體; 聯動生態圈放大效應:通過旗下賽事報名平臺njukoSAS,將箱根驛傳的關注度延伸至大眾跑者,實現“專業賽事-大眾參與”的營銷閉環。 耐克:從“壟斷式曝光”到“優勢流失”,營銷焦點偏移耐克曾憑借箱根驛傳的“壟斷穿著”獲得海量曝光,但后續因戰略偏移導致優勢流失: 前期依賴賽場壟斷紅利: 2021年箱根驛傳的“201人穿著”為耐克帶來極強的專業背書,帶動品牌熱度與股價上漲,但這種優勢建立在單一爆款基礎上,缺乏持續運營。 后期收縮體育營銷,轉向數字廣告: 在專業跑鞋創新停滯的同時,耐克減少體育營銷投入,未能及時應對亞瑟士、阿迪達斯的賽場沖擊——當2025年箱根穿著率暴跌至23.3%時,才重啟體育營銷,但已錯失鞏固專業形象的機會; 大眾潮流與專業屬性失衡: 過度側重DUNK、AF1等時尚款的數字營銷,稀釋了“專業運動品牌”的認知,導致核心跑者對其信任度下降。 四、消費者價值:專業深耕與大眾妥協,品牌定位的分岔路消費者價值的差異,最終體現在專業人群的選擇上——箱根驛傳的穿著率變遷,正是核心用戶認可度的“晴雨表”: 亞瑟士:以“本土專業”錨定核心需求亞瑟士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重建“日本專業跑鞋品牌”的價值認知: 專業屬性深化:正如亞瑟士中國總裁高凱所言:“一是品牌底蘊帶來的研發實力,二是專業全面的產品矩陣”——從METASPEED對標耐克碳板鞋,到覆蓋全場景的跑鞋分類,亞瑟士持續強化“為跑者而生”的定位。 本土情感共鳴:在箱根驛傳這一日本國民級賽事中,從“0穿著”到2025年54人穿著、位居第二,亞瑟士成功綁定“本土品牌崛起”的情感價值,成為跑者心中“專業+本土”的雙重選擇; 生態圈服務延伸:通過RunkeeperApp、賽事平臺,為跑者提供“訓練-報名-參賽-復盤”的全流程服務,超越單純的產品銷售,成為跑者的“專業伙伴”。 耐克:側重大眾潮流,專業信任度流失耐克為追求短期銷量,逐漸偏離核心跑者需求: 專業信任度下滑:從2021年箱根驛傳“201人穿著”到2025年“49人穿著”,從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被阿迪達斯趕超,反映出核心跑者對耐克專業屬性的信任度下降; 定位模糊化:既想維持“專業運動品牌”的高端形象,又想搶占大眾潮流市場,最終導致“兩頭不討好”——專業人群轉向亞瑟士、阿迪達斯,大眾市場面臨更多品牌競爭。 五、執行效率、渠道與數字化:聚焦核心與資源分散的差距執行效率:收縮非核心,集中火力于跑鞋賽道亞瑟士2020年新社長廣田康人推動的“選擇與集中”戰略,為其專業逆襲提供了支撐并快速響應賽場需求:當2021年箱根驛傳被耐克壟斷時,亞瑟士迅速調整研發方向,一年內推出METASPEED,執行力遠超耐克的“巨輪難調”。 反觀耐克,業務覆蓋籃球、足球、時尚等多個領域,資源分散導致專業跑鞋創新滯后,難以快速應對賽場競爭。 渠道與數字化:生態圈構建vs工具應用亞瑟士的數字化策略,始終圍繞“跑步場景”展開: 通過收購Runkeeper(數據)、RegisterNow(賽事)、njukoSAS(歐洲賽事),構建“跑者數據-賽事報名-賽后服務”的生態圈,既為箱根驛傳等賽事輸送用戶,又通過賽事反哺品牌專業形象; 截至2024年底,“OneASICS”會員達1764萬人,電商營業額增長28%,形成“專業賽事-會員-電商”的增長閉環。 耐克則更側重自有App的工具化應用,缺乏對跑步生態圈的整合,未能將箱根驛傳的賽場熱度轉化為長期用戶粘性。 六、行業趨勢與未來啟示2024年,全球運動戶外行業規模達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3.8%,2025年的市場規模預測預計增長幅度將在3%到5%之間,但品牌分化加劇——亞瑟士與耐克的博弈,尤其是箱根驛傳穿著率的“反轉劇情”,為行業提供了關鍵啟示: 專業屬性是運動品牌的“壓艙石”:耐克的經歷證明,即便靠爆款實現賽場壟斷,若忽視持續創新、稀釋專業屬性,最終會失去核心用戶;而亞瑟士的逆襲則表明,聚焦專業賽道、快速響應核心需求,能實現從低谷到巔峰的跨越; 產品周期需與賽場需求同頻:從2021年耐克碳板鞋壟斷,到2025年亞瑟士、阿迪達斯分走市場,專業跑鞋的產品周期迭代速度加快,唯有緊跟賽場需求、持續研發,才能維持競爭力; 本土情感與專業價值可形成共振:亞瑟士在箱根驛傳的逆襲,正是“本土品牌+專業科技”雙重價值的體現,這種共振能快速拉近與核心用戶的距離,形成差異化優勢。 對所有運動品牌而言,箱根驛傳的賽道變遷早已揭示:專業賽場是品牌價值的試金石,而精準把握產品周期、深耕核心用戶需求,才是長期增長的關鍵。未來,隨著戶外越野成為新增長點,唯有堅守專業初心、持續創新的品牌,才能在行業分化中站穩腳跟,贏得市場的長期回報。 -全文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