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養老金待遇,也有計算出錯的可能,拿到核定表后仔細對比三個地方好不容易迎來了退休,辦完了退休手續,心中不免懷疑養老金待遇有沒有可能計算出錯呢?這個事兒想必很多網友內心都有疑問,甚至有些人也去問了社保局的工作人員回答基本如下,都是電腦操作的,不會有錯。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如今早就脫離了人工計算養老金的時代,所以大概率是不會出錯的,但是仍舊有1/10000的概率可能會出現問題,那么當退休人員辦完退休手續的時候,應該先核對哪三個地方呢?一起來看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1,出生年月首先要核對的是自己的出生年月,退休人員基本上都知道退休的時候不會以身份證出生年齡為準,而是以檔案中最早最先的原則核定出生年齡。 所以核算待遇的時候,先要確定自己的出生年月是不是有問題,如果有問題,那勢必是影響到自己的退休時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2,參加工作時間其次要核對的是參加工作時間,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參加工作時間格外的關鍵,因為他們的工齡與實際繳費年限可能對不上,為什么呢? 因為大概在1993年前后才建立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制度,在這之前都屬于視同繳費年限,而視同繳費年限的核定就以人事檔案中參加工作的時間,工作經歷,工作履歷等檔案材料為準。 所以,他們首次工作時間與首次實際繳費時間并不一致。如果自己的參加工作時間有誤,那說明工齡勢必受到影響,進而進一步影響到養老金的核算及未來的上漲。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3,繳費指數曾經有網友表示自己臨退休后才知道原來單位竟然一直按著最低檔給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致使自己的養老待遇大大減少。 如果一旦遇到了這種情況,也是可以往前追溯的,這一塊就是不僅要追溯單位沒繳納的,還要追繳個人沒有繳納的,雙方依法合規的補進去之后才能重新核算自己的養老待遇。 繳費指數這個事兒其實就是自己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的社平工資所得出來的數字,一般在0.6~3之間,當然數字越大代表養老金待遇越高。 一般來說,退休人員對自己的繳費基數是有一點心理預期的,畢竟自己平時按照什么樣的基準來繳納養老保險是心中有數的,這塊可以大概合一下就可以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剩下的就是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的問題,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通過由自己的參加工作時間工齡來一一的核對。 因為社保工作人員公務繁忙,即便是都依賴于電腦操作,但是部分的數據也是由人工輸入。雖然審核復核多重操作,但難免會有差錯。 甚至有網友表示即便出個30 元,20元的錯誤,或者300 元200元的錯誤,網友也看不出來,其實并非如此,網友們拿到核定待遇的表格之后,一定要認真核對自己的養老保險相關數據。 這份退休核定表在下面也有一行字,如果對此有異議的可以進行申訴,60天之內的有效期,也就是說大家拿到這個單子之后,先別著急著高興,一定要先看一下自己的數據,確保無誤后再慶祝退休后的生活,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