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放 曾樸是清末民初小說家,其作品《孽海花》是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此書在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都獨具特色,出版后風靡一時,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曾樸出生于常熟的望族之家。祖上世代為官,祖父是清代道光舉人,曾任內閣中書。父親負有文名,交游廣泛,躋身當時聞名的“四大公車”。公車系古代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涉及公車的著名歷史事件有1895年春的“公車上書”。 ![]() 少年時代的曾樸,聰慧好學,在雙親的愛撫和名師指導下,學業日趨精進。與此同時,他也十分喜愛文藝,常常悄悄自個翻閱那些被所謂正統文人斥責為“斫喪性靈”的各種雜記書籍。正是閱讀了這些書籍,為自己今后走上文學之路打下了最初的基礎。1890年他獲縣試第一名,府試第二名,再應院試,考中秀才。但次年赴京參加會試,因考卷被墨污中途退場。 為了不讓兒子難堪,父親用錢給他捐了個內閣中書官職。在京任職的曾樸,他不習慣于官場那一套,交游廣闊,豁達不羈,總覺得當個小京官兒,難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幾年后干脆辭官脫離宦海。 1903年以后他先在上海經營絲業,失敗后經營出版業,與徐念慈等人在上海創辦小說林書社,倡導譯著小說,先后出版了創作小說及翻譯小說多種。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接手創作并撰寫蜚聲海內外的長篇歷史小說《孽海花》。最初創作并撰寫《孽海花》的是他的好友金松岑。金來自江蘇吳江,是個活躍于晚清文壇的作家。書的主題是揭露帝俄侵略野心,前后寫了六回。 曾樸和朋友創辦小說林書社后,金把這書的六回稿子寄去,曾樸看后認為是個好題材,但原稿格局過于狹窄了,他寫信告訴金,建議借用主人公做全書的線索,盡量容納三十年的歷史,用一些有趣的瑣聞逸事,來烘托出大事的背景...... ![]() 殊不知,金以自己不喜歡寫小說為由,來個順水推舟,將續寫《孽海花》書稿的責任全權委托給了曾樸。曾樸義不容辭地接手,通盤擘畫,與金共同商定六十回目。曾樸擬出全書110名人物名單。 曾樸從那年的九月份,歷時三個多月,一氣寫出了二十回,其中包括對原有六回的重新改寫。曾樸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動筆之前,他就費盡心思收集相關資料。據說當時收集的資料堆了一間小屋,由專人負責編排備用。 書稿第一冊完成不久,他的岳父沈梅孫看了,認為此書內容是鼓吹激進,外搭涉及到先輩友人的諸多軼事,怕禍延宗族,得罪親友,將曾樸嚴厲教訓一通后,把書稿鎖在書桌抽屜里不準付印。曾樸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費,請妻子偷偷地取了出來。1905年二十回的《孽海花》在日本東京印刷,上海小說林社發行。 曾樸一生最主要的著作就是長篇歷史小說《孽海花》。小說在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獨具特色,它是由多個短篇連綴而成的,但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頗具藝術性的盤曲回旋,時收時放,東西交錯而成。按他自己寫的《修改后要說的幾句話》講,“開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 《孽海花》開篇第一回題目是“一霎狂潮陸沉奴樂島 卅年影事托寫自由花”。題目通過富有象征意義的語句,為全書奠定了基調。暗示故事發生在社會動蕩、舊秩序崩潰時期,小說將通過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的展開,展現晚清三十年間的歷史變遷以及對自由的追求與探索。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同治年間,蘇州名人陸如、潘勝芝、錢唐卿等人在雅聚園聚會,談論國運、科舉,品評人物。此時,顧肇廷、何玨齋在梁聘珠家為陸如餞行,并邀請眾人赴宴。新科狀元金雯青也受到薛淑云的邀請來到聚會。當眾人在席間議論風土人情,提及西洋學問時,金雯青因對西洋學問的陌生而感到茫然無措,甚至暗暗慚愧。 隨后,金雯青與陸如端陽節后結伴回蘇州。唐卿、玨齋、公坊等人也相約而來,飲酒敘談。金雯青在京城時曾認識名妓傅珍珠,后來珍珠嫁給龔章班為妾。而金雯青的舊友孝琪,其父親與明善的福晉西林春有私情,事發后被毒死,孝琪懷恨在心,投靠英國領事,據說火燒圓明園就是他的主意。但后來孝琪落魄潦倒。 兩年后,陸如中了狀元,公坊則考了兩次未中,最終選擇南歸過逍遙自在的生活。而金雯青在官場中逐漸升遷,為他后來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 ![]() 1927年,曾樸與長子虛白在滬創設真美善書店,辦《真美善》雜志。這一時期,曾樸的主要貢獻是介紹法國文學。據現有資料統計,他翻譯的法國文學創作和文藝評論有31 篇 (部),尤其對法國進步的浪漫主義大師雨果介紹最為得力,雨果的《巳黎圣母院》等戲劇和小說,都是由他最早介紹到中國來的。 五四后在上海涌現的富有天才的文人墨客中,曾樸是個異類。相較于徐志摩等人,曾樸在從未跨出國門、從未接受過正統的西式高等教育,他的翻譯作品是依托本土翻譯力量和資源,依靠自己深厚的中國文學功底,靈活轉化中西表達,進行的中文再創作。 他的實踐說明,翻譯不僅是語言技術,更是文化詮釋,曾樸的創造性和適應能力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