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看 K 線,老手看均線,高手看均線里的'主力呼吸’—— 多數人等金叉追漲時,主力早已在斜率和間距里,悄悄畫好了拉升路線圖。”這句話是我追高套牢 3 次、踏空 2 次主升浪后,私募老友喝著茶說的。那之前我總以為 “主力動作藏得深”,直到復盤時發現:每只股票啟動前,5 日與 20 日均線的互動,都像提前發的 “上車通知”,只是我從前沒看懂。 一、為什么你總錯過主力拉升? 去年初,我盯了一只科技股半個月:它在 20 日均線附近橫盤,5 日均線從往下走慢慢變平,和 20 日均線的距離越縮越近。當時我沒當回事,等看到 “金叉突破” 時沖進去,結果當天就遇回調 —— 后來才知道,早在 “斜率轉正、間距縮窄” 那 3 天,主力就已經在 “悄悄蓄力”,我追高時,其實是接了主力洗盤的籌碼。 后來我花 18 個月,翻了近百只牛股的均線軌跡,終于總結出 “雙細節潛伏法”:不用盯復雜指標,就看 5 日均線的 “動能斜率” 和 20 日均線的 “平衡間距”,從此再沒錯過主力啟動的第一波收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二、3 大核心模塊,學會潛伏主力拉升前 (一)先搞懂:均線細節為什么能抓主力? 主力要拉升,必須先做 3 件事:吸籌→洗盤→蓄力,而這 3 件事都會在均線上留痕跡,核心邏輯就 2 點: 斜率 = 主力 “蓄力節奏”:吸籌時不敢讓斜率太陡(怕散戶跟風),只會 “溫和轉正”(從負角度慢慢變正,5°~15° 最安全);等斜率突然變陡(15° 以上),就是要拉升了; 間距 = 主力 “洗盤成果”:洗盤是為了清浮籌,會讓 5 日與 20 日均線的間距越縮越小(多空分歧變小);等間距縮到≤3%,再突然放量擴大,就是洗盤結束、要拉升的信號; 關鍵是:這些細節比 “金叉、突破” 早 1~3 天出現,抓準了就能避開追高風險,吃最安全的主升浪。 (二)2 個實用細節:精準找潛伏點(附判斷標準) 聚焦 “5 日均線(短期成本)+20 日均線(主力成本)”,每個細節分 3 階段,散戶一看就會,超實用! 細節 1:動能斜率 —— 抓主力 “蓄力→啟動” 吸籌階段(只觀察不進場):5 日均線從≤-5° 慢慢變平(區間在 - 5°~5°),而且股價會在 20 日均線下方震蕩,振幅不超過 3%,這時先把股票加入觀察池,別急著動手; 潛伏階段(輕倉進場):當斜率正式轉正,穩定在 5°~15°,同時成交量比之前縮量 30%(但不能低于近 20 日地量的 1.2 倍,避免無量死水),這時等股價回踩 5 日均線,用≤20% 的倉位輕倉進場; 拉升階段(加倉吃肉):斜率突然變陡,沖到 15°~30°,成交量也放大 50%(達到近 20 日高量水平),只要股價突破前期高點,就可以加倉到 40% 倉位。 實戰例:去年的消費股 XX,就是在斜率從 8° 升到 16° 的當天,我按節奏加倉,之后 5 天直接漲了 18%,完全踩中 “斜率加速” 的主力信號。 細節 2:平衡間距 —— 判主力 “洗盤→拉升” 洗盤階段(篩選標的):5 日與 20 日均線的間距,從≥8% 慢慢縮到 5% 以內,股價在兩條均線之間震蕩,但始終不跌破 20 日均線,這時候加入觀察池,一旦出現放量下跌就直接剔除,避免踩坑; 潛伏階段(輕倉布局):間距進一步縮到≤3%,而且連續 3 天都穩定在 2%~3%,成交量也縮到近 20 日地量(但不能低于月均成交量的 50%),等股價回踩 20 日均線時,用≤20% 的倉位進場; 拉升階段(加倉獲利):間距突然擴大到≥5%,成交量直接放大 1 倍,而且主動買單占比≥60%,只要股價突破之前的震蕩平臺,就加倉到 40% 倉位。 避坑提醒:如果間距縮窄時出現 “放量下跌”(單日跌幅≥2%),千萬別以為是主力洗盤,大概率是在悄悄出貨,一定要果斷避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三)4 步實戰操作:從選標到止盈,步步踩準 每日 5 分鐘選標:每天花 5 分鐘篩選,只留同時滿足 “斜率 5°~15°+ 間距≤3%+ 縮量” 的股票,觀察池最多放 3 只,別貪多分散精力; 潛伏進場:等股價回踩 5 日或 20 日均線時進場,只出 20% 倉位,而且進場后 1 天內不跌破均線,才算有效進場; 加倉拉升:一旦出現 “斜率變陡 + 間距擴大 + 成交量放量” 的組合信號,同時股價突破前期高點,就加倉到 40% 倉位; 止盈離場:只要出現三個信號中的任意一個 ——“斜率落回 15° 以下”“間距縮到 5% 內”“成交量減少 50%”,先止盈 50% 倉位,要是信號持續,就直接清倉,落袋為安。 (四)3 個避坑要點:別被主力騙了! 斜率陡但沒量?假拉升!哪怕斜率突然沖到 25°,只要沒放量,堅決不加倉,已經進場的就減 50% 倉位,避免主力誘多; 間距縮但放量?假洗盤!間距縮窄時如果出現放量下跌(單日跌≥2%),直接從觀察池刪掉,這不是洗盤,是主力要跑; 只看單細節?別賭!光有斜率轉正(但間距≥5%),或者光有間距縮窄(但斜率≤0°),再貪心也別潛伏,單一信號不靠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三、其實你離主力只差 “看懂均線” 這兩年用這套方法,我再也沒犯過 “追高被套” 的錯 —— 不是主力變仁慈了,而是我終于看懂了他們的 “隱藏動作”:斜率溫和是不想暴露成本,間距極致是清完了浮籌,這兩個細節疊在一起,就是主力給的 “上車密碼”。 如果你也總在 “金叉時進場、回調時割肉”,不妨從今天開始,每天花 5 分鐘盯 5 日和 20 日均線,找雙細節共振的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