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G芯片突破將激活全產業鏈 這些賽道站上風口 8月2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一重大成果,國內科學家利用先進的薄膜鈮酸鋰光子材料,基于全新架構,研發出全球首款基于光電融合集成技術的自適應、全頻段、高速無線通信芯片。。這為6G通信在太赫茲乃至更高頻段頻譜資源的高效開發掃清了障礙。 本質上構建了從半導體材料到網絡架構的全新解決方案。核心亮點是薄膜鈮酸鋰材料的創新應用——這種具備優異電光特性的材料,使得芯片在0.5-115GHz全頻段的信號轉換效率提升10倍以上,同時結合AI的動態調頻能力,相當于給6G網絡裝上了'智能方向盤'。當下科技行情正勢,題材炒作正當時,而這樣重大發明肯定會在資本市場上掀起大浪,給相關個股帶來投資機會,這需要關注三個關鍵維度: 第一梯隊:核心材料與器件供應商 鈮酸鋰晶體供應商首當其沖,目前全球產能集中在中國、德國和日本,國內 福晶科技 等廠商已具備8英寸晶圓生產能力。光子集成器件廠商如光迅科技 、華工科技 ,其高速光模塊產品線有望率先適配新架構。射頻前端芯片領域的 卓勝微 、三安光電 ,其寬頻技術儲備與新芯片存在協同效應。 第二梯隊:設備與場景應用端 基站設備商如 中興通訊 、盛路通信 ,其毫米波天線陣列需要配合新型芯片升級。測試測量環節的中創信測、 思林杰 ,將承接高頻段通信設備的檢測需求。在應用場景方面,自動駕駛( 德賽西威 )、工業互聯網( 寶信軟件 )等對高速率、低時延有剛性需求的領域,可能最早享受技術紅利。 隱藏賽道:跨界融合機遇 新芯片植入的AI算法模塊,可能催生網絡智能調度系統供應商,涉及AI企業如 寒武紀 、地平線的邊緣計算方案。同時,太赫茲頻段資源管理可能衍生頻譜交易等新業態,涉及 廣電計量 等檢測認證機構。 需要關注的是,當前仍處于實驗室向產業化過渡階段。投資者應注意三點風險:1)薄膜鈮酸鋰的規模化生產良率;2)國際標準制定進度;3)下游場景的商業化節奏。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項突破已經為通信產業打開了全新的價值空間,從材料、器件到應用的整個鏈條都將迎來重構機遇。 |
|
來自: dushikuaile > 《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