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有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陰液是人體滋養濡潤的根本。陰虛體燥之人,需注重滋補陰液,而補陰亦分三個層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第一,肺陰虛 若陰液初虧,燥邪犯肺,多見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膚干燥等癥。此階段多因外感燥邪或久咳傷肺,津虧局限于上焦。 調理思路要以滋陰潤肺為主,比如參考沙參麥冬湯加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第二,胃陰虛 若肺陰虛未及時調養,進而累及胃陰,胃失濡潤,常見饑不欲食、胃脘灼熱、口干舌紅、大便干結。調理思路當以滋養胃陰為重,比如參考益胃湯加減,佐以石斛、玉竹生津養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第三,腎陰虛 若胃陰虛進一步發展,終致腎陰耗竭,虛火內擾。癥見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眩暈耳鳴,甚則失眠多夢,整體陰不制陽。調理需滋補腎陰、壯水制火,比如參考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加減,兼顧肝腎同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此結束,本文僅供科普參考,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
|
來自: 綠水青山ysjowa > 《辯證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