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老在多個場合,都表示如果他現在管理的是小資金,他的投資收益率,可以達到50%以上。 那么,假如巴老現在真的還是小資金,他會怎么做呢? 實際上我們通過巴老曾經在韓國股市的投資案例,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芒格老在伯克希爾收購“喜詩糖果”的過程中,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提醒巴菲特,要為“企業質量”多付一點錢。 這種投資理念,為伯克希爾最終發展成為“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生意”的這種投資模式,做出了貢獻。 如果重新從小資金做起,巴菲特會如何做呢? 他說:我多半還是會跟以前的做法一樣,但也許會從買入“低估的小型優質企業”開始。 定性分析公司的未來?比定量分析公司現在的經營數據,要困難得多。 所以,巴菲特反問:為什么不集中搞“定量”呢? 芒格老強調投資要注重企業的質量,但是,這需要具備優秀的商業背景理解能力,和企業分析判斷能力。 有了新的理念,舊的理念其實并不會消失。 在新舊理念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但確實又是在不斷的改變和進化中。 如果重新開始,巴菲特說,他大致還是會重復他以前的做法,但有可能會從規模小一些,和質量好一些的低估企業開始。 他說,跟他年輕時比,證券分析的原則和內容,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如果重新開始,巴老說,自己可能會先從投資韓國的公司股票開始。 2006年的時候,韓國股市充滿了“定價錯誤”的股票,很多不錯的小公司,只有2—3倍的市盈率。 巴老僅僅只用了4個小時,就選擇了大約20支股票,形成了一個很小的投資組合,投入了大約1億美元的資金。 這里沒有公司的調研內容?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些公司的資料和數據。 當然,也沒有什么復雜的分析過程,否則幾個小時,怎么可能完成對20支公司股票的篩選? 巴菲特認為這樣做,也許其中會有1—2只股票出現問題? 但是,作為一個低估的投資組合,一定能賺很多錢。 事后看,巴老的這筆韓國的組合投資,確實如他所愿,真的賺了很多錢。 這其實就是祖師爺發明的“低估組合致勝投資法”。 巴老認為:假設資金量很小,自己的做法,真的會與當前自己管理大資金的做法,完全不同。 資金量小,參與“低估錯殺”的投資機會,就會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