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世有 七夕的星河還在夜空流轉,葡萄架下的低語尚未散盡,九月的風已悄悄拂過校園的梧桐葉。當行李箱的滾輪碾過熟悉的街道,當背包里的課本還帶著新書的墨香,河貍志愿服務隊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早已在收拾行囊時,悄悄為這份返校之旅,添上了別樣的重量。 那行囊里,裝著的何止是換季的衣衫與專業的書籍?有去年冬日里為獨居老人織的半條圍巾,針腳里還留著指尖的溫度,想著開學后要趁著周末趕完,再陪老人曬曬太陽聽段評劇;有夏天在社區夏令營給孩子們畫過的繪本,封面上歪歪扭扭的簽名還清晰可見,孩子們那句 “志愿者哥哥姐姐下次還來嗎” 的期盼,成了返校路上最柔軟的牽掛;還有志愿服務手冊上密密麻麻的筆記,哪里需要提前對接社區,哪些老人需要定期回訪,哪所小學的課后輔導要重新規劃課程,那些用不同顏色標注的字跡,是比任何作業都更用心的 “預習”。 有人說,七夕是關于一場跨越星河的奔赴,而志愿者的朝夕,是無數次腳踏實地的守護。還記得去年開學初,新生報到的日子里,河貍志愿服務隊的身影穿梭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幫提著大行李箱的學弟學妹找宿舍,為迷茫的家長耐心講解報到流程,在咨詢點前遞上一杯杯溫熱的水。汗水浸濕了志愿者服的領口,卻沒人喊累,因為看到新生眼中的安心,聽到家長一句真誠的 “謝謝”,便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那時的行囊,裝著的是初入志愿行列的熱忱;如今再次收拾行囊,多的是一份歷經實踐后的篤定 ——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為誰付出,要如何讓這份溫暖傳遞得更遠。 行囊的側袋里,或許還放著一枚小小的河貍徽章。那是志愿服務隊的象征,像河貍默默筑巢守護家園一樣,志愿者們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身邊的美好。開學后,校園里的圖書整理志愿服務要繼續,社區的助老送餐活動不能斷,鄉村振興的線上支教課程還得按時備課…… 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串聯起了志愿者們的朝夕,也讓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志愿精神,在一次次行動中愈發鮮活。 七夕的浪漫,是驚鴻一瞥的心動;而志愿者的浪漫,是細水長流的堅守。當其他同學還在規劃開學后的休閑時光時,河貍志愿服務隊的大學生們,早已把志愿服務的計劃寫進了日程本。他們收拾的不只是返校的行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對未來的期許 —— 期許在課堂之外,能用自己的雙手為他人帶去溫暖;期許在青春歲月里,能以志愿之名,書寫更有意義的人生篇章。 九月的陽光正好,校園的鐘聲即將敲響。河貍志愿服務隊的大學生志愿者們,背著裝滿熱愛與責任的行囊,正朝著校園的方向出發。他們知道,何止七夕值得期待,每一個與志愿同行的朝夕,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而那些被他們溫暖過的人,也會帶著這份善意,繼續傳遞下去,讓愛與希望,在更多人的生命里綻放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