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開國十大元帥,腦子里是不是立馬浮現出“戰功赫赫”、“用兵如神”這些詞?沒錯,這十位元帥,可以說是我軍最頂尖的軍事大腦,每一個人的名字背后,都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史詩。 咱們都知道,元帥們個個能打仗,都有領兵經驗,即便是我們常說的“政工元帥”羅榮桓,“參謀元帥”葉劍英,那也是上過前線,真刀真槍拼殺過來的。可要論指揮部隊的規模,這里面的門道就深了。 ![]() 絕大多數元帥,因為戰爭階段和任務不同,在前線指揮的,其實是我軍力量的“一部分”。這就像一支頂級球隊,每個巨星都有自己帶隊打關鍵比賽的時刻,但要說誰在總決賽的賽點上,把所有巨星都叫到跟前,說“這一球,都聽我的”,那情況可就太特殊了。 林總,大家都很熟悉,從紅軍時期的紅一軍團,到抗戰時的115師,再到解放戰爭時期那支浩浩蕩蕩、席卷天下的百萬“四野”大軍,他的指揮藝術登峰造極。可“四野”再強,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野戰軍的其中一支。 ![]() “軍神”劉伯承元帥,抗戰時指揮129師,解放戰爭時期,他手里是英雄的“中野”,也就是第二野戰軍。賀龍元帥,在紅軍時期拉起了紅二方面軍,抗戰時是120師的師長。陳毅元帥,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華野”的掌舵人之一。聶榮臻元帥,在晉察冀根據地,最多時麾下有30多萬部隊。 你看,他們都是在某一個戰略方向,指揮一支強大的方面軍或野戰軍。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 那么,有沒有人指揮的部隊比例更高一點呢?有。徐向前元帥就是一位。1935年6月,毛主席、朱老總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和徐帥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會師后,為了統一指揮,成立了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就是徐向前。大家想想,當時紅軍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三大主力方面軍:紅一、紅二、紅四。徐帥一下子就統一指揮了一、四兩大方面軍,這幾乎是當時紅軍主力部隊的三分之二了。這個分量,已經極重。 ![]() 但是,歷史老人似乎覺得還不夠“傳奇”,它還要安排一個更加獨一無二的時刻。而這個時刻的主角,就是那位“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彭德懷元帥。 時間來到1936年10月,這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月份。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在甘肅會寧實現了偉大的會師。那場面,該是何等的激動人心!長征,這本人類歷史上的英雄史詩,終于畫上了一個階段性的句號。 然而,敵人不會給你喘息慶祝的時間。蔣介石一看,心頭大患居然聚到了一起,立馬下達“進剿令”。調集了胡宗南的第一軍、東北軍的王以哲部、毛炳文部、王鈞部等重兵,從東、南、西三面,像一張大網,朝會寧猛撲過來。尤其是胡宗南的第一軍,那是蔣介石的嫡系精銳,號稱“天下第一軍”,是這次圍剿的核心主力。 ![]() 剛剛會師的紅軍,人困馬乏,物資極度匱乏,總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幾萬人。面對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敵人,形勢極其嚴峻。紅軍主力先是痛失會寧,被迫向北轉移,敵軍四路人馬緊追不舍。這四路里,東北軍跟我們有秘密聯系,打起來不會太賣力;毛炳文、王鈞部也只是側翼牽制。真正要命的,就是正面硬扛過來的胡宗南。 ![]() 這是一場決定紅軍生死存亡的惡戰。打贏了,就能在西北站穩腳跟,打開新局面;打輸了,后果不堪設想。 就在這個千鈞一發的時刻,10月29日,彭德懷向中央軍委發去電報,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建議:我們應該集中剛剛會師的三大方面軍的全部力量,打一個大殲滅戰,目標就是敲掉胡宗南最囂張的一到兩個師!用一場勝利,來奠定我們在西北的根基,并為后續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鋪平道路。 ![]() 這個建議,膽大包天,但又切中要害。把所有家當都押上去,跟敵人最強的王牌硬碰硬,這需要何等的魄力和擔當! 毛澤東收到了這份電報,當即拍板:同意! 緊接著,一封來自中央軍委的任命電令,火速送到了前線。這封電令,在今天看來,依舊字字千鈞: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統一指揮紅一、二、四方面軍,對敵作戰! ![]() 朋友們,請注意這個任命的含金量。“統一指揮紅一、二、四方面軍”,這意味著,在這一刻,彭德懷元帥的手中,掌握了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全部家底,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軍主力。朱老總此時在后方的中央,協助毛主席總攬全局。而在炮火連天的最前線,直接發號施令、調兵遣將、對全軍主力負責的,就是彭德懷。 ![]() 這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次由一位元帥,作為前敵最高指揮官,在戰場上同時指揮三大主力方面軍的作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這個擔子有多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雖然都是兄弟部隊,但畢竟長期獨立作戰,各有各的戰術風格和指揮體系。要把他們迅速捏合成一個拳頭,打出去還得有雷霆萬鈞之力,這考驗的不僅僅是軍事才能,更是巨大的威望和協調能力。而彭德懷,就是那個能壓住陣腳的人。 ![]() 接到任命后,彭總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根據戰場態勢,精心策劃了著名的山城堡戰役。他以紅四方面軍一部佯動,誘使胡宗南麾下的丁德隆第78師冒進。隨后,指揮紅一、紅二方面軍的主力部隊,在山城堡地區設下天羅地網。 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當不可一世的國民黨“王牌軍”一頭扎進口袋陣后,彭總一聲令下,埋伏在周圍山巒溝壑里的紅軍將士如下山猛虎,從四面八方沖殺出來。喊殺聲、槍炮聲響徹云霄。戰斗從11月21日打響,僅僅一天多的時間,胡宗南引以為傲的第78師一個旅又兩個團,就被紅軍打得七零八落,基本被全殲。 ![]() 山城堡戰役的勝利,意義極其重大。它不僅是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的第一個大勝仗,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士氣,更重要的是,它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將紅軍消滅在黃河以東的圖謀,一戰為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在陜北立足,畫下了一個堅實的句號。 ![]()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面對最強大的敵人,他敢于集中全部力量“畢其功于一役”,這種決心和擔當,正是“彭大將軍”性格的最好寫照。 此后,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展開,我軍的規模空前壯大,指揮體系也更加成熟和多層級。毛主席和朱老總在延安、在西柏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各大戰略區的司令員們,則像一顆顆棋子,在全國這盤大棋上各自為戰,又相互配合。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山城堡戰役前那樣,由一位前線指揮員,統一指揮全軍所有主力的特殊情況了。 ![]() 所以說,十大元帥,人人都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英雄。他們的功績,不分高下,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但從“在前線指揮我軍全部主力”這個極其特殊的維度來看,彭德懷元帥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參考文獻:《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樹增,《長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 《紅軍長征文獻》,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