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鄂廬在書畫篆刻界人脈廣泛,與吳昌碩、趙叔孺等名家均有深交,而吳、趙二位作為印壇宗師,門人眾多且門戶界限分明,交往圈子極少重合,奚鄂廬能同時獲二者青睞,足見其分量。
吳昌碩曾為奚鄂廬題“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匾額,創作《達摩圖》《梅花圖》等作品,本場呈現的吳昌碩所刻壽山石“文彝軒”印尤為亮眼。此印以篆法入刀法,將小篆與金文、石鼓文融合,于平直舒和中顯章法自然變化,從容間透出古意,盡顯大師風范。奚鄂廬自用印中,另有趙叔孺、褚德彝兩位名家作品,共同構成該專題的核心內容。
西泠拍賣自2011年秋拍首創田黃石專場后,已成功舉辦十五場。田黃石產自福州壽山,被譽為“石中之帝”,存世稀少,歷代為藏家珍視。近年來,伴隨西泠鄉賢文化推廣,田黃石多次在福建鄉賢“回家展”中亮相。
2025年春拍還推出“國營文物公司藏印暨嶺南印風篆刻專場”,集中展現嶺南篆刻的深厚底蘊。這批作品均來自國有文物公司,深藏庫房數十載,多數為首次面世,匯聚清中期以來眾多粵地印人之作,是研究嶺南印風的珍貴實物資料。
嶺南印風的形成與發展脈絡清晰:明代中后期,隨著粵人與外省文化交流增多,文人篆刻風氣傳入嶺南并逐漸形成特色;清代,謝景卿、黎簡等印人汲取金文、殳書意趣入印,徐三庚等外籍印人帶來皖浙風格,為其創新提供借鑒;光緒年間,安徽篆刻大師黃士陵南下廣東開宗立派,其“黟山派”印風深刻影響本地印學,造就大批人才,成為嶺南印風主流,影響至今。
本次名家篆刻專場中,“晚清六家”專題精品迭出。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錢松、徐三庚、胡钁并稱晚清篆刻六家,其中錢松、胡钁深耕本土,趙之謙、吳昌碩、徐三庚、吳讓之則活躍于更廣闊的藝術天地,他們的作品集中展現了晚清篆刻藝術的多元風貌與巔峰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