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七七的第575篇原創▼2021年我初次接觸自媒體,注冊了自己的公眾號,2022年4月開始全心全意運營公眾號,到如今不知不覺已經堅持了3年。 回頭看這3年,從寫下第一篇文章的忐忑,到寫出第一篇10w+的興奮,再到如今的穩定更新,做到2.4W粉擁有了一批忠實讀者。 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有過迷茫,有過驚喜,也有過疲憊,但更多的是成長和收獲。 今天,我想分享自己這3年通過公眾號寫作,打造個人IP的體會,我總結了普通人必須經歷的5個階段,希望能給正在做自媒體或者準備開始的朋友一些啟發。 01 迷茫期:不知道寫什么,寫給誰看記得我剛注冊公眾號的時候,那時候我常常坐在電腦前,對著文檔發呆,我不知道第一篇文章該寫什么。 注冊公眾號并非是一時沖動,但是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卻毫無頭緒,我不知道該寫什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文章,所以我學習了故事文,學習了觀點文。 當然,我也不知道誰會來看我的文章,那時候的我就像是站在迷霧中,四處張望卻找不到方向。 熱點文我不喜歡,干貨文我寫不出來,故事文我又沒有頭緒,最終,我學的那些都沒用上。 后來我索性放棄了學習的那些內容,我想,我是不是可以寫自己?不為賺錢,只是為了舒緩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找一個樹洞,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呢? 于是我寫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來自一位全職媽媽的自白。 意外的這篇文章收到不錯的反饋。而我也一直延續這種方式,持續的寫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成長。 后來我接觸到了更多的內容創作者,我才明白,幾乎所有創作者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新手最大的挑戰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定位不清。 關鍵是不要停留在空想,而是先行動起來,寫你真正有表達欲的內容,哪怕是很小眾的選題。因為真誠的內容自有其力量,會幫你吸引到第一批同頻的讀者。 02 探索期:試錯中尋找自己的聲音經過初期的迷茫,我進入了大量試錯的階段。 我開始嘗試不同風格和主題的文章:有時寫情感故事,有事寫自媒體干貨;有的文章閱讀量寥寥無幾,有的卻意外獲得了不錯的反饋。 我像做實驗一樣,仔細分析每篇文章的數據和讀者反饋,尋找其中的規律。 在這個階段,我發現了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寫的內容,我還是喜歡寫自己,寫自己的身高焦慮,寫自己的原生家庭,寫自己成長過程中耿耿于懷的過去,寫自己進入自媒體的發展,寫這類文章不僅寫起來得心應手,讀者反饋也特別積極。 有一天,一位讀者留言說:“喜歡你的文字,真實又有溫度。在這個人人都在追逐流量的時代,你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做自己才是最打動人的。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我開設了自己的社群以后,我經常會和我的學員說,你們不要考慮太多,先寫自己,你自己身上就有源源不斷的選題,只有寫自己,你才能避免同質化。 你可以按照身份,按照工作經驗甚至按照你的成長時間去梳理自己,你可以寫育兒可以寫職場,可以寫情感,可以寫個人成長,這本身就是一個探索期,探索期充滿挫折,但每一次試錯都不是失敗,而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步驟。 你會根據自己寫作的感覺和讀者的反饋最終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 03 驚喜期:第一次爆款的震撼記得那是堅持更新的第2個月,我寫了一篇文章《33歲,我終于放過自己了》,一如既往地寫完推送,并沒抱太大期待。 第二天早上醒來,手機被公眾號后臺的通知刷屏了,一篇文章閱讀量迅速破萬,還在持續增長。我屏住呼吸刷新頁面,看著數字從1萬到3萬. 那一刻的心情,至今難以忘懷。這是我的第一個爆款。它帶來的不僅是閱讀量的飆升,還有粉絲的快速增長和突如其來的商業合作機會。 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原來我也可以。那時候我700個粉絲,廣告商給到我300元一條的價格。 分析這篇爆文的原因,我發現它恰好結合了三個要素:切中了讀者痛點+情感真摯+情緒共鳴到位。這不是偶然,而是前期不斷試錯和積累的結果。 驚喜期的到來,驗證了前期努力的價值,也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 04 疲憊期:激情退去后的堅持爆款帶來的興奮逐漸消退后,我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疲憊期。 日更的壓力開始顯現,有時候帶娃一天已經精疲力盡,但還要強打精神寫文章;有時候腦子里空空如也,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找話題。 最可怕的是數據焦慮:出了第一個爆款以后,就想要更多的爆款,于是每發一篇文章就不停刷新后臺,閱讀量好就開心,數據差就沮喪。情緒隨著數據起伏,寫作變成了一種負擔。 有段時間,我甚至想過放棄。問自己:這樣辛苦是為了什么? 后來我做了兩件事,幫助自己度過了這個階段: 一是調整更新頻率,從日更改為每周3-4篇,保證質量而非數量; 二是重新連接初心,問自己為什么要做公眾號,不是為了流量和變現,而是分享有價值的內容,通過記錄自己的故事給別人傳遞希望和力量,真正的幫助他人。 后來,我又沉下心繼續寫自己,寫我的身高焦慮,當我放平心態以后,這篇文章又爆了。 現在想來,疲憊期是每個創作者都會經歷的考驗,它考驗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決心和韌性。 ![]() 05 穩定期:找到節奏,持續輸出走過疲憊期,我逐漸進入了穩定創作的狀態。 我不再糾結于單篇文章的數據,而是關注長期價值;不再與他人比較,而是專注于自己的成長節奏。 我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內容生產系統:從選題庫建立、素材收集到寫作流程、推送時間,都形成了穩定的習慣。寫作不再是靠靈感和沖動,而是成為一種可持續的實踐。 在這個階段,我發現自己和讀者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從單向的輸出,變成了雙向的交流和共同成長。很多讀者會主動給我提供選題建議,分享他們的故事和感悟。 這種穩定的連接,比任何爆款都更有價值。 寫在最后;回顧這3年,我最大的體會是:做自媒體沒有捷徑,但一定有路徑。 每個階段都有其價值和挑戰: 迷茫期讓你思考方向,探索期幫你找到定位,驚喜期給你正向反饋,疲憊期考驗你的決心,穩定期讓你持續成長。 最重要的是:堅持輸出,時間會給你答案。 自媒體這條路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它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持續的耐力和不斷調整的智慧。 每一個現在看起來光芒萬丈的大V,都曾經歷過無人問津的夜晚和想要放棄的瞬間。 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堅持。 希望你在自媒體的路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節奏,走出自己的軌跡。 一起加油! ![]() 感謝耐心看到最后,記得幫我點個免費的[贊]和[在看],如果覺得我的內容對你有用,可以把我列為星標,超級感謝你的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