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聲明 今日推送文章,為文章作者授權本公眾號首發原創文章,轉載請在公眾號醒目位置注明作者及出處。我們將不斷創新文章內容,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司法實務干貨。轉載請直接聯系責任編輯。 最高法院:有限責任公司經股東會決議為自身股權轉讓款提供擔保是否構成抽逃出資? 作者:唐青林 李舒 王盼 (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 閱讀提示:股東將目標公司的股權轉讓給受讓方,同時約定目標公司為股權轉讓款提供擔保的,常有觀點認為該擔保行為構成抽逃出資應屬無效。那么在已經履行內部決策程序的情況下,此類擔保還是否必然構成抽逃出資,效力又應如何評價呢?本文通過分享最高人民法院一則較新案例,供讀者參考。 裁判要旨 案情簡介 二、2020年4月20日,偉某公司形成股東會決議,同意按照《股權轉讓及擔保協議》執行。 三、2020年5月7日,偉某公司完成前述股權轉讓變更登記。 四、陳某完因未收到全部股權轉讓款向廣西防城港中院提起訴訟,廣西防城港中院認為偉某公司擔保有效,判決偉某公司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五、各方當事人上訴,二審廣西高院認為偉某公司擔保涉及抽逃出資,應屬無效,改判偉某公司不承擔責任。 六、陳某完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提審,改判支持一審判決結果。 實務經驗總結 雖然較新的最高人民法院案例認可此類擔保的效力,但司法實踐對此問題仍存在效力爭議,股權轉讓方應警惕此風險。 目標公司為股權轉讓方提供擔保,其本質是公司為股東提供擔保,程序上需要經目標公司股東會表決同意,被擔保的股東不得參加該事項的表決,且應當是為了公司利益而進行擔保。 (我國并不是判例法國家,本文所引述分析的判例也不是指導性案例,對同類案件的審理和裁判中并無約束力。同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實踐中,每個案例的細節千差萬別,切不可將本文裁判觀點直接援引。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律師對不同案件裁判文書的梳理和研究,旨在為更多讀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觀察的視角,并不意味著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律師對本文案例裁判觀點的認同和支持,也不意味著法院在處理類似案件時,對該等裁判規則必然應當援引或參照。) 相關法律法規 第五十三條 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違反前款規定的,股東應當返還抽逃的出資;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負有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與該股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六十三條 公司不得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者其母公司的股份提供贈與、借款、擔保以及其他財務資助,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除外。 為公司利益,經股東會決議,或者董事會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的授權作出決議,公司可以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者其母公司的股份提供財務資助,但財務資助的累計總額不得超過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百分之十。董事會作出決議應當經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違反前兩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負有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二條 公司成立后,公司、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以相關股東的行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損害公司權益為由,請求認定該股東抽逃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制作虛假財務會計報表虛增利潤進行分配; (二)通過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將其出資轉出; (三)利用關聯交易將出資轉出; (四)其他未經法定程序將出資抽回的行為。 法院判決 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目標公司為自身股權轉讓款提供是否構成抽逃出資的詳細論述: 案件來源 延伸閱讀 公司為自身股轉款支付義務提供擔保將導致股東以公司資產優先支付股轉款,從而導致股權轉讓方實際抽逃出資,有違《公司法》關于不得抽逃出資的規定。 案例1:郭某華、山西邦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申3671號】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首先,根據《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也就是說,并不禁止公司為股東提供擔保,但要經法定程序進行擔保;同時,《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而如果公司為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提供擔保,就會出現受讓股權的股東不能支付股權轉讓款時,由公司先向轉讓股權的股東支付轉讓款,導致公司利益及公司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受損,形成股東以股權轉讓的方式變相抽回出資的情形,有違《公司法》關于不得抽逃出資的規定。本案中,按照案涉《公司股權轉讓及項目投資返還協議》的約定,由邦奧公司對郭某華付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則意味著在郭某華不能支付轉讓款的情況下,邦奧公司應向鄭某凡、潘某珍進行支付,從而導致鄭某凡、潘某珍以股權轉讓方式從公司抽回出資。其次,從案涉《公司股權轉讓及項目投資返還協議》的名稱及內容來看,該協議系郭某華與鄭某凡、潘某珍關于邦奧公司股權轉讓及“大成榮尊堡”項目投資返還的約定。但該協議第2條股權轉讓中未約定股權轉讓的具體價款數額;第3.1條中則載明:“郭某華確認:至本協議簽署之日,鄭某凡、潘某珍投資于項目的資金及資金使用成本等直接、間接的投資,尚有9500萬元應回收但未得到回收。故郭某華本著公平原則自愿返還,并由公司執行”。第3.6條約定:“公司對郭某華在本協議中應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在本院進行再審審查詢問時,雙方當事人對9500萬元的款項構成各執一詞,原審判決對此事實未予以查清。故原審認定邦奧公司應當為9500萬元款項承擔連帶責任的事實不清,缺乏證據證明,適用法律錯誤。 案例2:玉門市勤峰鐵業有限公司、汪某峰、應某吾與李某平、王某剛、董某股權轉讓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終字第39號】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還款協議》約定,汪某峰、應某吾依據《股權轉讓協議》應向李某平等三人支付的1700萬元和100萬元共計1800萬元轉化為其債務,勤峰公司承諾對該筆債務提供擔保。該約定不符合《公司法》第三十六條關于股東繳納出資后不得抽回的規定。李某平等三人與汪某峰、應某吾等人原均為勤峰公司股東,其間發生股權轉讓由公司提供擔保,即意味著在受讓方不能支付股權轉讓款的情形下,公司應向轉讓股東支付轉讓款,從而導致股東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從公司抽回出資的后果。公司資產為公司所有債權人債權的一般擔保,公司法規定股東必須向公司繳納其認繳的注冊資本金數額,公司必須在公司登記機關將公司注冊資本金及股東認繳情況公示,在未經公司注冊資本金變動及公示程序的情形下,股東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司資產清償其債務構成實質上的返還其投資。因此,《還款協議》中關于勤峰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部分內容,因不符合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應認定無效,勤峰公司不應承擔擔保責任。原審法院關于勤峰公司擔保有效,并據此判令勤峰公司向李某平等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屬于適用法律錯誤,本院予以糾正。除關于利息及違約金的約定和勤峰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約定外,《還款協議》的其他約定合法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