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拿到ICF(國際教練聯(lián)合會)ACC認證的那一刻,我以為自己拿到了一把開啟新事業(yè)的鑰匙。 我滿懷激情,準備大干一場。我加入了各種教練社群,逢人就說:“我是一名#認證教練,可以給你做一次免費體驗。” 我的日歷很快被各種“免費會談”填滿。 我忙碌、疲憊,但內心卻有一種“正在積累小時數(shù)”的虛假滿足感。 我天真地以為,只要我的免費小時數(shù)夠了,客戶和收入自然會來。 半年后,我就累積了近200個免費小時,但我的付費客戶,依然是個位數(shù)。 我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懷疑:是我的技術不行嗎?還是我天生就不是做事業(yè)的料? 我看著銀行卡余額,第一次對“把教練當成事業(yè)”這件事,感到了發(fā)自內心的“發(fā)怵”。 直到我的督導教練一語點醒我: “你是在'做慈善’,還是在'做事業(yè)’?你一直在用'學生思維’攢學分,卻忘了用'商業(yè)思維’去創(chuàng)造價值。你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你根本沒有一個'產品’。” ![]() 01 壓垮我的不是教練技術 而是對“小時數(shù)”的執(zhí)念 把“累積教練時數(shù)”當成了終極目標,會帶來三個災難性的后果: 1、價值感內耗 你會習慣性地提供免費服務,導致你對“收費”產生巨大的心理障礙。你不敢開口,因為你從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了“給予者”而非“價值交換者”的位置。 2、吸引無效客戶 免費吸引來的,大多是“體驗者”而非“承諾者”。他們對改變的意愿不強,導致教練效果大打折扣,這又會反過來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 3、完美主義陷阱 你總覺得“等我小時數(shù)夠了”、“等我更專業(yè)了”再開始收費。結果,你永遠在準備,永遠在等待,事業(yè)也永遠無法啟動。 我必須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真相:教練事業(yè)的啟動,從來不是從“攢夠小時數(shù)”開始的,而是從你決定“創(chuàng)造第一個付費產品”那一刻開始的。 ![]() 02 從“攢小時”到“造產品” 付費教練的商業(yè)第一性原理 忘掉“賺100萬”那種遙遠的目標。 我們來做一個極度具體的拆解,你會發(fā)現(xiàn),成為一名年入10萬的付費教練,其實只需要“把一個5000元的教練產品,賣給20個人”。 是不是瞬間覺得,這事兒有戲了? 關鍵就在于,你如何從0到1,落地這個計劃。 第一步:設計你的“教練產品”,而不只是“單次會談”不要再按小時賣自己了!你需要一個能體現(xiàn)你獨特價值的“產品包”。 1、掃描你的“教練資產” 你不是一張白紙。你的價值 = 你的專業(yè)教練技術 你過往的人生/職業(yè)經驗。 問自己:在成為教練前,我是誰?是一個在大廠奮斗10年的產品經理?是一個搞定兩個娃的全職媽媽?是一個擅長投資理財?shù)慕鹑趶臉I(yè)者?這些經驗,就是你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也是你最獨特的“賽道”。 2、瞄準“高需求”賽道 不要賣“你想賣的”,要去賣“市場愿意付費解決的”。觀察你身邊最高頻的抱怨是什么?比如職場焦慮、育兒難題、個人成長。這些痛點,就是你的產品方向。 3、丟掉“清高感” 記住,你的第一個產品,可能不完美。但賺錢,是從解決一個具體、樸素的問題開始的。先跑起來,榮譽感是成功后的附加值。![]() 第二步:為“結果”定價,而不是為“時間”很多教練定價后會心虛,因為他們是按“我付出的時間”來算的。這是學生思維。 商業(yè)思維是:我的產品,能為客戶創(chuàng)造什么“結果”?
當你開始為“結果”負責時,你對收費這件事,會變得無比坦然。 第三步:搭建你的“客戶引擎”,用“真學習”帶薪攢小時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多人卡住的一步——如何賣出去? 答案是:搭建一個持續(xù)產生潛在客戶的“內容引擎”。 我知道你會說:“我不敢寫,也不知道寫什么!” 這恰恰是“假學習”的癥狀:我們聽了很多課,記了很多筆記,但知識留存率不足10%,根本無法輸出。 破局的關鍵,在于切換到“真學習”模式。諾貝爾獎得主費曼發(fā)現(xiàn),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是“以教為學”。你必須通過討論、實踐、分享,才能真正內化知識。 我后來發(fā)現(xiàn),像Coach8達人計劃這樣的體系,就是這個理念的絕佳實踐。它不是讓你去“學”,而是設計了一套機制,逼著你去“做”,去“輸出”: 1、用“費曼輸出法”倒逼思考 它會每天給你推送一篇教練軟技能文章。你的任務不是讀完,而是用自己的話評論、轉述出來。 這個簡單的動作,強迫你進行深度思考,把知識變成自己的觀點。 這就是你內容創(chuàng)作的起點! 2、用“積分體系”獎勵行動 最妙的是,你的每一次評論、每一次投稿、每一次分享,都能獲得積分。 這套機制把“建立個人品牌”這個宏大而模糊的目標,拆解成了每天都能完成、且有即時反饋的小游戲。 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從“潛水學員”到“行業(yè)發(fā)聲者”的蛻變。 3、用“分享”構建品牌護城河 當你把學習心得、教練案例投稿到平臺,你影響的不僅僅是幾千個同行,更是在構筑你自己的專業(yè)形象。這些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就是你最好的名片和信任背書。 看,通過這樣的體系,你不再是痛苦地“憋內容”,而是在一個正向循環(huán)里,自然而然地展示你的專業(yè)性,吸引你的同頻客戶。 你的個人IP,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 03 寫 在 最 后 賺錢真的沒那么難,難的是從“學生思維”到“商業(yè)思維”的轉變。 對于教練而言,這個轉變就是: 停止對“免費小時數(shù)”的執(zhí)念,像CEO一樣去思考你的事業(yè)。 你的事業(yè)成功公式是: 流量(你能吸引多少人) × 產品單價(你能提供多大價值) × 復購率(你的服務有多好)。 而這一切的起點——“流量”,恰恰可以通過“真學習”的模式來輕松破解。別再等著“攢夠小時”或“靈感迸發(fā)”的那一天了。 從今天起,就去加入一個能逼你輸出的社群,寫下你的第一條學習評論,分享你的第一個教練感悟。 愿我們所有的教練,都能停止免費的內耗,在分享與創(chuàng)造中,開啟有價值的商業(yè)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