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寄語》 七夕的風(fēng),裹挾著千年相思的溫柔。當(dāng)銀河在夜幕中舒展畫卷,鵲橋傳說隨蟬鳴蘇醒——那是以星光為箋、歲月為墨,書寫的永恒牽掛。 楚天文學(xué)社諸君之筆墨,何嘗不是跨越時空的相逢?有人在詩行里種紅豆,平仄間搖曳千年相思;有人以散文架心橋,虛實(shí)中跨越萬里星河;更有新銳筆鋒,將古老情愫釀成新時代的月光。 當(dāng)我們伏案揮毫,便在編織屬于這個時代的璀璨星河。那些未訴的惦念、心底的柔軟、對美好的執(zhí)著,皆在筆墨中尋得永恒歸宿。 值此七夕,愿以文為媒,讓文字化作永不褪色的情書,讓思想在碰撞中迸發(fā)更亮光芒。畢竟最動人的相逢,不僅于鵲橋之上,更是靈魂與文字相擁的剎那。 作者:聽韻 1,七夕 文/林泉 泥腿牛郎暗寄音,銀河織女又重臨。 空憐世俗添新感,不懼天公依舊尋。 風(fēng)月魂銷哀往事,鵲橋目斷憶初心。 凡人莫負(fù)今時美,平淡情緣愛意深。 2,鵲橋仙.七夕 文/邢愛學(xué)(內(nèi)蒙古) 重逢七夕,再牽離緒,半載相思怎限。桃花影里憶當(dāng)年,鬢雖改、情如初見。 一屏相隔,兩心常暖,勝卻星河輾轉(zhuǎn)。朝朝守候抵千言,意灼灼、宛如星燦。 七夕吟 文/邢愛學(xué)(內(nèi)蒙古) 星河耿耿夜初涼,鵲駕天橋接兩方。 歲歲相逢愁里短,朝朝遙望夢中長。 淚凝玉露情難盡,心寄金風(fēng)意未央。 若得塵緣能久駐,不教離恨鎖肝腸。 3,鵲橋仙·七夕 文/李博文 紅顏乞巧,雀橋相會, 凡女祭星拜月。 天孫賜藝看蛛絲, 盼秦晉、情緣不竭。 千年流轉(zhuǎn),人間已換, 誰記舊時傳說? 雙星猶自渡銀河, 卻笑我,鬢添新雪。 七夕感懷 文/李博文 清風(fēng)玉露照金蟾,桂魄流光瀉畫檐。 紅燭輕輕搖月影,彩樓處處乞針奩。 天孫漫賜穿云巧,星漢遙懸渡鵲簾。 華夏今宵瑰景好,何須異國覓香甜? 七夕 文/李博文 天孫賜藝月嬌妍,乞巧紅顏拜彩弦。 有我鵲橋相會日,何須洋節(jié)慶姻緣? 4,七夕有寄 文/成寶平(天門) 常嘆銀河天際遠(yuǎn),歲高難到鵲橋邊。 唯求月老借根線,不系前生系暮年。 5,七夕情 文/悠素 相見多難別亦難,瑤臺雖美寡言歡。 鵲橋豈止鵲兒架,北斗攜心越浩瀾。 6,鎖寒窗·七夕感懷 文/許德清 云淡星疏,銀河淺渡,歲華偷送。相逢暫許,忍顧鵲橋塵擁。算經(jīng)年、愁鎖黛眉,夢魂慣逐西風(fēng)動。嘆塵緣誤卻,癡心未改,淚痕凝凍。 誰共?佳期縱。奈聚少離多,別情尤重。殘燈對影,舊約空存,此恨怎生拋種?待明朝、天曉鵲飛,一襟悵惘和愁頌。 7,七夕 文/萬興燦(宜昌) 露滌星河秋意深,蛾眉乞巧為朋簪。 牽牛竹杖入幽圃,織女蠶絲歸故林。 柳下相逢重執(zhí)手,橋邊寄語更開襟 一年一度傷離別,暮暮朝朝展素心。 8,鵲橋仙·七夕孤吟 文/覃春山 秋風(fēng)次第,長空浩渺,七夕佳期又至。牛郎織女兩相憐,鵲橋會、感天動地。 燈孤身老,天涼夜靜,寂寞空庭難寐。仰望星漢寄相思,獨(dú)倚檻、悄然垂淚。 七夕隨吟 文/覃春山 月動如梭又一年,星移似夢渺無邊。 登臨裊裊相思地,仰望迢迢離恨天。 織女他鄉(xiāng)心郁郁,牛郎故里淚漣漣。 不堪銀漢鵲橋迥,空有青山楓葉翩。 9,行香子. 七夕情 文/子揚(yáng) 露墜疏桐,夜氣初涼。望銀漢鵲駕飛梁。經(jīng)年別恨,此夕偏長。正星垂野,風(fēng)搖樹,月移廊。 橋邊軟語,荷香暗送。有閨娃對影穿芒。問牛問女,何事難忘?奈相逢促,相思久,寸心量。 10,七夕吟 文/聽韻 七夕銀河瀉碧霄,牛郎織女渡星橋。 凡塵萬縷相思意,寄與清風(fēng)共此宵。 11,鵲橋仙 七夕吟懷 文/不凍泉(重慶) 營門月與,家山月共,同浸清輝未冷。 歸期不借鵲翎鋪,只默把、戎裝端整。 案頭關(guān)報,枕邊鄉(xiāng)字,直把角聲當(dāng)令。 行囊暫且卸雙肩,萬般意、夢中輕詠。 12,七夕之情懷 文/張同柱(湖北) 七夕牛郎織女歸,月輪笑我卻遲違。 凡人巧節(jié)念情苦,等到今霄心寄飛。 13,打卡“千里共嬋娟”感懷七夕 文/老樹著花(彭運(yùn)國) 山風(fēng)問我何渠此,巧夕攜游非偶然。 雙鬢煙霞收夢幻,一江峽水共嬋娟。 短長世味虛中覺,遲早溪云靜處眠。 既是紅塵棲過客,野人心事任隨緣。 (1)千里共嬋娟,348國道打卡點(diǎn)。(2)何渠,為何。(3)巧夕,七夕節(jié)。 14,一剪梅.七夕詠 文/大樹 玉露金風(fēng)渡鵲橋,星漢浮槎,云幔垂綃。 經(jīng)年一顧即魂消,眸底秋漪,心上春潮。 晧魄高懸照寂寥,情絲柔系,鵲影微飖。 兩情若信固難移,何懼天淵,亙古朝朝。 15,臨七夕(二首) 文/李應(yīng)雄(湖北咸寧) 暑盛夜蟬深,七夕又?jǐn)嗷辍?/p> 鵲橋搭好未?新月盡勾沉! 橫溝七夕 文/李應(yīng)雄(湖北咸寧) 斜陽何處引?那瓣好生濃。 恰巧三十度,適時帶點(diǎn)風(fēng)。 節(jié)來多美事,緣至聚佳朋。 不假愚翁景,場中看臉紅! 16,七夕抒懷 文/鑄夢人生(北京) 晴宵萬里月方彎,未到三更淚已潸。 只道牛郎芳?xì)q苦,不知織女幾時還。 心隨雨露留塵外,夢入韶華系世間。 每對蟾宮空自嘆,應(yīng)酬天闕可曾閑。 17,七夕雨 文/萬家華(湖北) 棧橋寒雨落,離棹暮江煙。 葉碎風(fēng)吟畔,帆孤影碎前。 18,鵲橋仙 七夕 文/操友成(武漢) 星移月轉(zhuǎn),河橋鵲架,織女牽牛歡渡。 蟾光唇氣執(zhí)相逢,引天下、傷情無數(shù)。 流光似水,離情難敘,愁緒誰能相助。 應(yīng)思不作上天人,免生得、年年別路。 七夕 文/操友成(武漢) 今霄臨七夕,鵲去故枝空。 五夜碧云伴,雙星銀漢逢。 秋深聞雁影,歲晚落梧桐。 不盡離愁恨,堪吟動九穹。 19,七夕感懷 文/蒙世清(云南昭通) ???天孫織錦罷,冰魄落藤床。 玉指纏蛛縷,虹橋接太蒼。 誓言生鐵碎,淚凝九霄光。 但肯年年此,銀潢萬丈長。 20,七夕抒懷 文/劉文波 守信英姑會鵲橋,身棲上界引風(fēng)騷。 私邀乞巧佳人聚,篤定吉時戀意聊。 奉愛抒懷君抖擻,煽情賦意自逍遙。 相思化韻迷才女,互訴衷腸伴月宵。 21,七夕懷想 文/英子(廣西) 七夕星河澹,牛郎織女逢。 鵲橋橫漢渚,玉宇映情濃。 往昔歡娛暫,如今別恨重。 人間多愛侶,莫負(fù)此宵風(fēng)。 22,七夕 文/吳茂功(山東) 滿天星斗啟思潮,人神兩界共寒霄。 銀河洶涌流思念,百雀情深化作橋。 天上人間無異處,人神善惡共根苗。 心慈王母薄情意,天下黎民嘆寂寥。 23,鵲橋會 文/喬維祖(寧夏中衛(wèi)) 牛朗牽牛耕漢田,持梭織女錦衣添。 金星慈愛良言奏,帝俊鴻恩秦晉聯(lián)。 碧海瑤池惡王母,天河彼岸擋嬋娟。 初秋喜鵲銀橋架,七月七夕見面歡 七夕隨筆 文/喬維祖(寧夏中衛(wèi)) 暗渡雙星河漢會,牛郎織女世間歌。 家庭講理互謙讓,恩愛夫妻百歲多。 24,七夕感吟 文/李剛(玉石麒麟) 半生離別傾訴短,一世相思滋味長。 天上癡情誰不盼,嬋娟千里去飛翔。 24,鵲橋仙 七夕 文/梅引雪深 燈明檻外,輝分足下。絡(luò)角銀河凝練。水村城郭映星寒,千萬里,西風(fēng)呼喚。 橫橋飛鵲,青山飄葉,誰在悲秋畫扇?斷腸詩句復(fù)年年,倒添了,一腔愁怨。 25,七夕詠喜鵲 文/陳敏玲(十堰) 振翅凌云不計勞,翎毛綰就渡星橋。 悄將軟語傳河漢,未教相思隔路遙。 26,七夕節(jié) 文/鑄夢人生(北京) 有誰一世為情牽,無分終生只在天。 共許云深成眷屬,還期月老促姻緣。 每于李下相思擁,常與瓜田解語連。 長憶三秋愁易動,未逢七夕夢難圓。 27,思佳客 · 七夕有感 文/無羈梅郎 一別江湖興已闌,詩情零落笑難還。云開翠幕清歌細(xì),風(fēng)捲紅箋畫角閑。 蟾闕冷,鵲橋?qū)挕讜r攜夢到關(guān)山。薜蘿秋月驚鴻影,笑晏開樽不夜天。 28,七夕吟 文/程廣柱(中原野老) 今宵別后難相見,誰把離愁寫上天? 杯酒清風(fēng)和皓月,來聽我誦鵲橋仙。 29, 七夕節(jié) 文/梁文君 星河瀉影夜遲遲,鵲架天橋合巹時。 脈脈迢迢雙遠(yuǎn)別,朝朝暮暮兩相知。 蘭閨妙錦停梭念,繡閣珍絲乞巧癡。 莫道仙家歡會少,人間也有久分離。 30,寫在七夕前夕 文/草田 晚風(fēng)欶欶到床前,夜不成眠覓舊緣。 罵了幾聲韓氏女,霸凌我腹七分田。 ———— 小院籬墻成綠墻,牽牛藤蔓伴風(fēng)揚(yáng)。 眼觀佳景無歡意,韓女教人總斷腸。 ———— 韓氏教人總斷腸,鼻端猶有舊時香。 當(dāng)年因為城鄉(xiāng)別,誤做老妻床側(cè)郎。 31,七夕二首 文/羅浮云 1、屈指佳期又?jǐn)?shù)秋,星河渺渺動情舟。 一輪天上織牛會,千載人間話不休。 2、 莫道年年話別離,流光暗換又秋期。 星河鵲渡誰曾見?應(yīng)許人間空自癡。 32,七夕.鵲橋星淚 文/蒙奇奇 銀漢無聲夜轉(zhuǎn)幽,鵲橋初架露華流。 千年淚作星芒墜,一夕情隨云影浮。 機(jī)杼空停思遠(yuǎn)客,耕犁久罷望牽牛。 人間若問長離恨,不及天孫半寸愁。 33,乞巧 文/百忍成金 自古雙星恨寂寥,一天一地路迢迢。 于今已建空間站,從此相逢不用橋。 34,七夕故事 文/曹宏(吉林) 錯愛悲情泰坦船,窮酸梁祝便無緣。 街談?wù)f起牛郎事,欠了仙家聘禮錢。 35,七夕遐想 文/張弘 (吉林) 細(xì)雨霏霏伴淚傷,又臨七夕鵲橋忙。 怎能掏盡天河水?讓有情人共日光。 36,滿江紅.七夕于吾 文/梅山洞人(湖南) 今又登樓,應(yīng)笑我、稀須疏發(fā)。君不見,牽牛織女,萬年還熱。乞巧無人緣舊廢,纖霞微月因何訖?月茫茫、河漢雀成橋,情猶切。 秋風(fēng)起,應(yīng)零葉。寒霜至,難銷骨。且陶陶休負(fù),天賜時節(jié)。拔劍彎弓休憶起,非魚夢鹿隨明滅。至人間、燈火盛輝煌,輕輕別。 37,七 夕 文/晚霞(安徽淮南) 天仙下界覓牛郎, 玉帝差兵返殿堂。 欲斷恩情庭院閉,思夫織女把心傷。 38,鷓鴣天·七夕 文/李聚生(河北) 牛女年年度鵲橋,悲歡短暫淚花飄。天庭有法雖堪恨,王母無情不可饒。 銀河闊,路程遙,相思兩地受煎熬。而今團(tuán)聚應(yīng)長久,畢竟呼聲似浪潮。 39,鵲橋仙·七夕 文/棋中王 月弦清朗,星河茫渺,蘭夜鵲橋看設(shè)。年年牛女訴情衷,歡幾許、更添憂切。 葡萄架下,玫瑰園里,巧果飛觴輕啜。詩香玉露憶佳人,怎奈向、相思痛徹。 40,青玉案 七夕 文/天天有(河南) 凌波拂漢雙星度,羨鳳翥,憐仙侶。可事悠悠循鵲羽,君多絲絮,卿多綿絮,今夕尋同趣。 年年望斷銀橋路,天上人間應(yīng)如故。玉露金風(fēng)無算數(shù)。別時凄苦,聚時甘苦,惟有情知處 41,鵲橋仙 七夕吟懷 文/白文華 金風(fēng)始染,斑斕秀色,七夕依然歸處。 又憐惜歲歲年年,長相望、鵲橋一渡。 天如塵世,人仙悲劇,毀了真情無數(shù)。 今還勸王母收簪,情相悅,終成眷屬。 42,七夕 文/晴空 銀河鵲聚起橋梁,浩瀚星空敘斷腸。 漫漫情思巾拭淚,絲絲愁緒系牛郎; 千秋恩愛彩云證,萬世忠貞白雪藏。 寧可天庭鞭仗責(zé),人間雖苦比仙強(qiáng)。 43,七夕節(jié) 文/姜士彬 銀河霄漢夜當(dāng)空,七七情人乞巧工。 遙望樓臺星月上,牛郎織女鵲橋通。 44,七夕故事 文/曹宏 (吉林) 錯愛悲情泰坦船,窮酸梁祝便無緣。 街談?wù)f起牛郎事,欠了仙家聘禮錢。 45,七夕吟 文/易子 又值牛郎會內(nèi)時,鵲橋竊語恨來遲。 人寰祝福知多少,萬貫難求花一枝。 46,長相思·七夕 文/吳新生 牽牛星,織女星,星漢斑斕冷漠溟,鴛鴦各異汀。 霧纏萍,風(fēng)吹萍,鵲喜佳期張翅翎,怨聲同面聆。 47,〔中呂·山坡羊〕新鵲橋 文/王金海 銀河余熱,凡間蟬咽,七夕天上飛船借。雨星別,彩虹疊,昨宵織女相思烈,今夜牛郎離地客。神,南岸接;人,南岸歇。 48,七夕今吟 文/聶朋群 玉露迎涼滌暑風(fēng),金梭停織若斯衷。 橋飛五夜來烏鵲,河渡雙星會女躬。 解語芳心天地曉,忘情逸興古今通。 真醇此際殷殷以,云碧癡腸脈脈同。 49,七夕 文/春語芳華 細(xì)雨綿綿三界悸,秋風(fēng)傳訊鵲匆匆。 銀河弱水神猶怯,織女牛郎夜渡虹。 網(wǎng)絡(luò)晨昏情意送,嬋娟遠(yuǎn)近路途豐。 蹉跎布陣隨天譴,短暫惜緣由己衷。 50, 鵲橋仙·七夕懷昔 文/胡世謀(古月) 華年夢杳,銀宵星黯,遙念伊人何處。那年初夏月如霜,正畢業(yè)、佳期曾誤。 前途未卜,深情難負(fù),怯把盟言輕許。如今每至鵲飛橋,總悵惘、純真如炬。 ![]() 51,乙巳年七夕吟 文/施性山(福建石獅) 阻隔銀河聚合難,經(jīng)年一晤淚雙彈。 飛船現(xiàn)有空間站,欲渡隨時可盡歡。 52,鵲橋短會 文/栗澤蘭 (河北) 七夕夫妻會,黃昏踏鵲橋。 相思言未盡,淚別一年遙。 53,“七夕“吟 文/郭永建(健康是福) 時光臨七夕,翹首望親親。 王母天條怒,河攔相聚貧。 一途通水岸,萬鵲造橋身。 季序才經(jīng)暑,依懷卻似春。 忠貞傳老幼,不變感仙神。 織女賢良達(dá),牛郎可愛真。 祈求皇帝佬,成就有情人。 54,虞美人 七夕節(jié) 文/楊明才(山西) 牛郎董永阿哥遇,處愛求仙女。 靚嬌留戀暮朝朝,望是護(hù)情深擁再魂銷。 銷魂再擁深情護(hù),是望朝朝暮。 戀留嬌靚女仙求,愛處遇哥阿永董郎牛。 七夕 文/楊明才 牛郎董永阿哥遇,處愛求仙女靚嬌。 留戀暮朝朝望是,護(hù)情深擁再魂銷。 55,七夕 文/聶福東(湖南) 碧霄今晚月如鉤,投曉新歡化舊愁。 別恨年年消不盡,雙星脈脈待來秋。 56,七夕 文/準(zhǔn)得糊涂 連年抱愿過佳期,鳳燭高燒淚暗滋。 窈窕身姿徒奪巧,有誰引綠又牽絲。 七夕 文/難得糊涂 荒原絳皓入秋新,密佈浮煙似水勻。 離合相逢天注定,悲歡際遇夢中陳。 梳風(fēng)掠月?lián)P衣袂,落夜燒香拜鬼神。 七巧年年看已慣,金龜歲歲渺無人。 ![]() 楚天文學(xué)社管委會 【文聯(lián)主席】周凌云、馬尚朝 【秘 書 長】王尚峰 【理 事 長】譚家榮 【榮譽(yù)社長】王華君,鄭 國 【常務(wù)社長】譚雪地 【總 策 劃】譚榮昌 【七星社長】向 林 【求索社長】李忠聲 【詩詞論壇】許德清 【龍吟社長】梅 侖 【千古情社長】覃春山 【副 社 長】汪全康,王琮琦,謝 紅,熊作立 【文學(xué)顧問】譚國鋒,士弘毅 【團(tuán)隊理事】譚靜發(fā),梅 勇,譚小斌,譚 宏,譚國粹,嚴(yán)天翔,包洪其,劍如虹,徐藝寧,梁靜靜,羅啟明,青青子衿,聶清江,周道云,彭運(yùn)國,李博文 【文學(xué)總編】聽 韻 【責(zé)任主編】鄧 暉 【執(zhí)行主編】靜 荷 【編 委】海 濤, 朱 朱, 石洋河, 譚傳家,晚 勤,吳漢珍, 觀音垂釣,楓 兒 【朗 誦】百靈鳥,東 月 【審 稿】悠 素,白 云 【詩 評】子 揚(yáng),許 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