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美最佳教師、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獲得者,《第56號教室》的作者雷夫訪問中國已經十幾次了。幾乎每次來,都是李振村來主持活動。 李振村發現了雷夫的很多細節: 第一個細節:在山東臨沂,雷夫拒絕了一位小朋友的要求,在互動環節里,這個小朋友要求雷夫跟自己學說中國話,雷夫嚴肅的拒絕了,說我來中國是和老師交流的,不是來娛樂大家的。 第二個細節:在安徽合肥,他第一次生氣,因為自己帶來的電腦與視頻和學生進行交談,必需無線上網,但是他講課的賓館里,沒有無線網絡,他因此焦躁不安,走來走去,實在讓人感到慚愧和感動。 第三個細節:雷夫的夫人,以前結過婚,生過四個小孩,他夫人在婚前和他講:雷夫,你婚后要撫養我的四個孩子。雷夫說我想好了,我肯定承擔責任,但是你也要想好了,你嫁給我,你要和我一起照顧我四十多個孩子。因為雷夫的教室里有四十多個孩子。 第四個細節,在安徽合肥演講,有一個互動環節,一個小朋友寫了一幅字給雷夫,說無論如何你必須要把這幅字掛到56號教室里去,雷夫說,56號教室已經滿了。小朋友說無論如何要掛上去,很執著。雷夫說:好吧,無論如何我要找個地方把它掛上去。散會之后,隨行的中方工作人員就把這幅字收起來了,結果上了高鐵之后,雷夫忽然想起來了,然后馬上讓隨從把這幅字找來,自己帶在身上,他說我的承諾我一定做到。 第五個細節,就是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到了上海,和李希貴在同臺講教育故事,李希貴流淚了,雷夫跪下了,李振村笑了。當時有這句話,我從來沒有見過一位校長,能夠為了他幾十年前的過失流淚,十一學校的老師真幸福,因為他們有一位會流淚的校長。 第六個細節:他十多次來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青島等各地開始演講,但他的行蹤都是固定和單一的,機場、賓館和會場,從來沒到中國任何一個景點去。在杭州,李振村動員他到西湖去看看,因為住的賓館就在西湖邊上,他也不去。他說,我的學生知道我是來中國工作的,如果他們知道我到中國是游山玩水的,那么我就是一個不誠實的人,以后我就不能要求他們誠實做人,我要求孩子們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必須首先是什么樣的人。 第七個細節,2013年7月來中國,酷暑天氣,他無論什么時候都是西裝、領帶,但是腳上是一雙白球鞋。李振村說天太熱你穿襯衫吧,他說不行,因為這是我的工作,我工作必須有工作的樣子。 最近一次,李振村發現雷夫很疲憊,就勸雷夫,說你已經60多歲了,你來中國這么多次,長途奔波,你受得了嗎?雷夫說:“我確實很累,但是沒有辦法,我的孩子80%的家庭來自貧民窟,要靠我到中國演講,來為他們籌集各項費用……” 雷夫到中國演講費用是很高的,但是從來沒有看他要過一美元現金,所獲課酬,全部打入了他所在學校的霍伯特小學慈善基金會賬戶。 在56號教室,每個孩子都要學會一樣樂器。樂器均由雷夫提供。雷夫跟每個孩子約定:只要把這樣樂器學會了,樂器就送給孩子。為了這個約定,每個孩子都學得很帶勁,結果就是雷夫就要不斷為班里添置新樂器。 就在不久前,李振村跟雷夫在一起,他還念叨了好多次:2014年,他要買幾十把小提琴。這些錢,全部來自雷夫的基金會。 “為什么是雷夫”?答案就在這些細節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