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歷時三十八年,傳承三代,先后有一帝二主。它在十國當中,版圖最為廣闊,南唐的疆域曾橫跨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及湖南的部分地區,曾一度擁有三十五個州。南唐的存在不僅時間較長,而且這三位皇帝的結局較為圓滿,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獲得較高的評價。
一、李昪
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倫,小名彭奴,江蘇徐州彭城縣(今徐州市)人,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出身并非顯赫,他的父親李榮在戰亂中失蹤,后隨養父徐溫改名徐知誥,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吳的重要權臣。徐知誥一度掌握南吳朝政,先后擔任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逐漸升職至太師、大元帥,并封齊王。
在937年(天祚三年),徐知誥建立了齊國,并任命了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隨后在十月宣告稱帝,國號大齊,年號升元,并以建康(今南京)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9年(升元三年),他恢復李姓,自號李昪,宣稱自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后裔,并將國號改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在位時,勤政愛民,改革舊法,并與吳越建立和平關系,保證了國土安穩,百姓安居樂業。雖然李昪在位期間病弱,但他極力通過恢復和創新治國政策,使得南唐的政權保持穩定。943年,李昪因丹藥中毒致背部潰爛,最終在升元殿去世。后世為其追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并將其安葬在永陵。
二、李璟
李璟(916年—961年8月12日),字伯玉,本名徐景通或徐瑤,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長子,繼位后成為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在治國理政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才干,但在生活方式上卻顯得過于奢侈,這也最終影響了南唐的國力。
保大二年(944年),福建的閩國發生政變,朱文進弒殺了國君王延羲自立,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稱帝。李璟趁機派兵攻打閩國,成功消除了這一威脅,穩固了南唐的疆域。接著,他又發動軍事行動攻破南楚,并派遣邊鎬指揮進攻,最終滅了南楚。南唐的疆域在此期間達到了最廣闊的程度。
然而,李璟過度的奢侈和腐化,導致了國力的逐漸衰弱。后周趁機奪取了淮南江北的土地,李璟無奈將都城遷至南昌府。961年,李璟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死后,他被宋朝追封,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以文學和詩詞才華聞名,尤其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人常聚會品酒賦詩。他的詩風清新脫俗,充滿真摯情感,“小樓吹徹玉笙寒”成為流傳千古的佳句。李璟的兒子李煜,同樣繼承了父親在文學上的造詣,成為南唐的另一位文化名君。
三、李煜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年輕時被封為安定郡公,后來逐步升職,最終成為了大將軍、副元帥,封號為鄭王,并擔任監國,實際掌握了南唐的政權。李煜繼位后,繼續尊宋為正統,與宋朝保持平和的外交關系,確保了南唐的安全。
然而,李煜的主動退讓并未能改變南唐最終的滅亡。盡管他曾實行過一些寬政和輕賦的仁政措施,但由于國家財政衰退、軍力不強等原因,南唐仍未能擺脫滅亡的命運。開寶七年(974年),宋朝發動大規模征伐,李煜雖然進行頑強抵抗,但最終在開寶八年(975年)兵敗投降,被俘至汴京。宋太祖授予他右千牛衛上將軍的職位,并封違命侯。
李煜在汴京度過了最后的歲月,直到978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宋朝追贈他為太師,并追封為吳王。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不僅僅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更是后世人們懷念的文學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