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呀,我是姚姚,一位記錄生活的70后~ 今天是七夕節,和大家聊聊婚姻這個話題。 姚姚自己已經步入婚姻三十多個年頭了。 回望自己的婚姻,發現一段能長期維系下去的婚姻,拼的并不是愛與濃烈的付出,而是在于很少的攻擊、很少的對抗、很少的強求、相處舒適。 01 婚姻并不需要濃烈的愛 為什么說好的婚姻并不需要濃烈的愛呢? 因為濃烈的愛,只是在彼此不熟悉時,在好感的作用下,一廂情愿地把對方想成自己所需要的模樣。 這時的我們,呈現給對方的,也是自己最好的模樣,并不是真實的自己。 一旦步入婚姻,神秘的面紗被揭開后,自己的期待對方不能滿足后,各自的特性展露后,會因為觀念與想法的不同產生沖突。 我才步入婚姻時,也曾把婚姻想得很美好。 但先生是從與我不一樣的原生家庭走出來的人, 經常的沖突與爭吵之后,我開始關注婚姻關系自己喜歡的那部分,開始肯定贊美先生,發現婚姻也越來越和諧。 02 婚姻不需要大量的付出 為什么說婚姻不需要大量的付出,因為大量的付出,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 根據付出等量原則來說,我們為對方付出之后,也希望對方像我們對待他們一樣來對待自己,不然就會有失落感。 所以婚姻中,不要逼自己一味地去付出。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力所能及就好。 我家的模式就是有商有量,我沒有改變他人的執念,相處不累就行。 對于做家務這件事,家里還算干凈整潔,看得過去就行。 我這個人的理念就是,女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熬成黃臉婆,要把自己整理得干凈得體,這樣不但自己心情舒適,在照顧好自己心情的同時, 還能給家庭帶來歡樂氛圍,當你有氣質,有身材,有容貌,有學識時,這才是我們行走世界的最佳利器呀。 人生后半場,學會張弛有度地生活,有一個好身體,比什么都強。 03 幸福的婚姻,拼的是很少的攻擊、對抗、強求、相處舒適 為什么說很少的攻擊、對抗、強求、相處舒適,是幸福婚姻的關鍵呢? 這也是生活經歷帶給我的感受。 我與老公才步入婚姻時,因為觀點不同,常常起沖突,常常相互攻擊,攻擊過后又相互不理睬,用冷暴力對待對方。 雖然住在一起,但心不在一起。 現在的我們也不會再意氣用事了,有什么事情,意見不同就不同,尊重對方的意見與想法,有時也會遷就對方,不會過于堅持己見。 比如說以前我們相處時,我是一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人,希望他能滿足我的需求。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個性,不愿意做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 所以屢次碰壁以后,我也和自己達成了和解。接納他的個性,不強求。 人生有時候退一步,也會海闊天空嘛。 這可能也是年齡大了,心智成熟了,沒有了小年輕的那種非要爭一個道理出來的沖勁。 這樣也好,歲月平淡靜好,允許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讓自己做自己,讓別人做別人,這何嘗不是與生活的一種和解? 現在我與先生的相處模式是濡以沫感,短暫分離時,也會相互牽掛。 回望自己30多年的婚姻,我發現相處舒適,也是婚姻長久的基石。 他喜歡與我嘮嗑,我也喜歡和他嘮嗑。 比如今天早上,我和他說,我這個人不愛操心,主要是兒子與先生都能干,不用我操閑心。 他說:是啊,是啊,不操閑心心里安。 我家里的兩只貓,也是我倆的話茬。 “你看,貓又換了一個地方睡覺了!”“瞧,貓兒正在認真看我家的主廚做飯呢!” 就那么隨意地嘮嗑,就能感受到一種歲月流轉的溫柔。 我們生活中也會聊孩子,聊工作,聊家庭瑣事,一起聊呀聊,幫對方拿主意,相互理解、信任與支持。 聊天,是一種很隨意的不經意的舉動,但它也是聯系夫妻情感的紐帶, 能讓雙方將情緒與困惑釋放出來,讓夫妻關系更和諧、更幸福。 我很喜歡《幸福的婚姻》中的一段話: 幸福的婚姻,都建立在深厚的友誼之上,這些夫妻互相了解、尊重、喜愛病享受彼此的額陪伴。 我發現在時光的沉淀中,我和先生之前,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歲月沉浸中的戰友情,這是一種生活煙火氣的體現, 也是在愛情漸漸褪色之后,重新滋長出來的一種相濡以沫的陪伴親情。 以上,是姚姚對婚姻的一些感悟了。 在我看來,好的婚姻需要的不僅僅是浪漫與激情,更是平凡日子里的相互扶持與相濡以沫,這樣平凡的日子里,才能多一些溫馨與和美。 您認同我的觀點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