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的展覽圖片里,有一個這樣造型別致的陶器,陶器下的標簽顯示這個彩陶罐屬于“古代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年代約公元前3300—前1500年。 ![]() 我就搞不明白,哈拉帕明明是在巴基斯坦境內,哈拉帕文化怎么會變成“古代印度”?如下圖所示,印度河流域的所有重要古代遺址,全部都是在巴基斯坦境內,為什么要起個“古代印度”的名字呢?古代印度有什么文明嗎? ![]() 閑話少敘,咱們還是來接著說這個哈拉帕文化的彩陶罐。 近年來不少數盲文盲們,都在鼓吹什么“夏朝就在哈拉帕”之類,今天就正好拿這個罐子給數盲們上上課。 哈拉帕的這個罐子,應該是屬于成熟哈拉帕時期(公元前2600-前1900年),距今大約是4600年到3900年,比商朝早了幾百年。 這是夏朝嗎? 當然是。而且僅僅只是中國夏朝的晚期階段。 按照抱雪齋全球獨家首家提出的虞夏萬年論,夏朝始于一萬年以前的浙江上山文化,是一個延續時間超過六千年的王朝,統治范圍囊括全球。 黃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的古文明,全部都是浙江上山文化區內的夏文明催生出來的子文明。 印度河畔哈拉帕的這個彩陶罐,就是中國的夏文明向全球傳播的鐵證,而且是鐵證如山。 這個彩陶罐,在中國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鴨形壺。 如下圖所示,這是上海馬橋文化的鴨形壺,上面還有商代青銅器上常見的云雷紋。 ![]() 鴨形壺被視為馬橋文化的獨有器型,這是公園里的鴨形壺和它的原型。 ![]() ![]() 這樣的鴨形壺,在傳說中的夏朝都城二里頭也發現了一個,被視為二里頭與馬橋文化之間有聯系的鐵證,如下圖所示,這是末代夏都二里頭的鴨形壺,明顯來自馬橋文化。 ![]() 有人說了,二里頭遺址(約公元前1900-前1500年)和馬橋文化(公元前1900-前1200年)的年代,都比哈拉帕文化的這個陶罐晚,難道不正好說明夏朝來自哈拉帕嗎? 圖樣圖森破。 要知道,一件陶器的器型,不可能忽然之間就產生又突然消失,而是必然有其源流的。 鴨形壺的源流,都在中國,而且源遠流長。 馬橋文化的鴨形壺,年代比哈拉帕文化的這個彩陶罐晚一些,器型也稍有不同。 對比一下江蘇澄湖遺址出土的紅陶鴨形壺,與哈拉帕的彩陶罐器型更接近。如下對比圖所示: ![]() 澄湖遺址涵蓋了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時期,上圖中這個鴨形紅陶罐的年代應該是良渚文化時期的,距今5300—4300年,與哈拉帕文化的年代更相近,造型也更相似。 ![]() 澄湖遺址出土的一個良渚文化黑陶罐上,還刻著四個夏朝文字,實證良渚就是夏朝中期的都城,詳見下文: 這個五千年前的“越”字證實《史記》說法:夏朝和虞朝都不在中原! 那么,良渚文化之前的崧澤文化,有沒有這樣的鴨形壺呢? 當然是有的。 下圖是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的灰陶鴨形壺,年代距今約5800年至5300年,比哈拉帕那個陶罐早了足足一千年。 ![]() 有一部分凌家灘人在53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夏朝中晚期)渡海到了臺灣島,這些夏朝遺民直到今天還保留著與凌家灘一模一樣的木雕人像。詳見下文: 震驚!臺灣原住民驚現5800年前安徽同款玉人雕像!一個細節暴露夏朝遷徙路線 5300年前的凌家灘人就能夠渡海來到臺灣,更晚的良渚文化人群當然也能渡海來到印度河下游的港口,沿河而上創建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 有人說,凌家灘的這個鴨形壺,比哈拉帕文化的少了一個把! 中國當然也有帶把的,如下圖所示,出自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黑陶鬶(guī),比哈拉帕文化的多了三只腳,年代也早了上千年。 ![]() 下圖是大汶口文化焦家遺址出土的紅陶鬶(guī),距今大約5200-4300年,同樣早于哈拉帕的那個鴨形罐。 ![]() 把這個紅陶鬶(guī)去掉三只腳后和澄湖、哈拉帕的鴨形壺對比一下,明顯可見良渚文化和哈拉帕文化的鴨形壺都是從陶鬶的造型演化來的。 ![]() 所以,結論是: 鴨形壺起源于中國,時間是在距今5800—53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并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時期形成標準的鴨形壺器型,傳播到巴基斯坦的哈拉帕。良渚文化之后,鴨形壺繼續在馬橋文化中存在,并在夏朝末期從海路傳播到了美洲。詳見下文: 最新!美國新墨西哥驚現中國夏朝陶器,改寫美洲文明起源史!實證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本文為抱雪齋虞夏萬年論系列不造第幾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