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苦短,故人生如夢。人生如夢,所以,當活出幾分清醒。 2.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與自己相處的一生,在生活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應該自己拯救自己。3. 人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以做一切事,可以有野心,但不可以沒有禁忌和原則。4. 孩子大了,離開父母是永遠的,再回來是暫時的。5. 自古以來,孝分兩種,養口體、養心志。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志。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作品《人世間》時間跨度大,描寫人物巨多,因此敘事節奏非常緊湊,給人一種緊張感,但是這樣快速的講述故事,甚至對于某些情節一筆帶過,會給人一種記流水賬的閱讀感受,然而我不得不說,如此宏觀的長篇小說必定需要對情節進行一定的取舍,既然取舍就不能做到事無巨細的展開。 作者的文學功底了得,在眾多描寫四五十年前中國社會的作品中是相對成功的作品了,我基本是一口氣讀完的。很多人依然表示《人世間》是難啃的長篇小說,我認為是大多讀者對于那個時代產生審美疲勞了吧。就個人來說,我也更喜歡讀外國文學和中國古代相關題材的作品,但這真的是因為這些文學作品就比我們的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更好嗎?我想并不是這樣,這只是因為,我們太熟悉這段歷史了,關于這段歷史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也太多了,這類文學作品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了,而我們又對這段歷史很陌生,因為大部分的了解都來自于書本和影視,因此我們總是不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雖然這部小說展現的是新中國前五十年的發展,但是其主要內容并不是放在國家政策的探討和議論的,其主旋律是人本身的善良和正直。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我也認為這部作品是成功的,我也相信作者的心中是有愛的,是有光的。我想,那個時代的人們無論有沒有留下名字,都是偉大的,就像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次回家,爸爸都會問我工作相關的問題,每次我不耐煩的和他說他不懂的時候,他會笑笑然后問我我現在的工作為國家、為社會有什么貢獻。和他們相比,我太渺小了,我曾經只想著工作掙錢,并沒有想過工作本身的意義,而我們真正該做的應該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事情。為了發揮我所謂985的余熱,盡我能做的幫助更多的孩子,我開始寫文章,一開始寫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系列也是為了讓孩子們獲取更多的作文素材,也看到更多的世界。一不小心堅持了很多年,我承認做這件事我沒有收入,但是它讓我感受到我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上一輩人和上上一輩人給我們的精神支撐,他們或許已經對這個社會沒有貢獻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影響著我們,我們又可以影響我們的孩子、孫子,這就是傳承的力量,就像周家善良和正義的延續一樣!相比小說,電視劇更加浪漫,特別是關于愛情,感動我的有兩份,一份是周秉昆父母的愛情,一份是周秉昆姐姐和蔡曉光的愛情。周秉昆的父親去世之后,其母親為之守靈并被凍死,他們一輩子做到了生同枕,死共眠。蔡曉光讀書的時候就愛著周秉昆的姐姐周蓉,他的愛不是占有,而是成全,他幫著周蓉去貴州追尋她的愛情,他的愛不是占有,而是守護,他在周蓉的丈夫出軌并提出離婚之后回到周蓉的身邊,并與之結婚。《人世間》的小說恢弘壯麗,《人世間》的電視劇浪漫溫馨,在我看來都是佳作!文末互動:點贊并點擊在看,同時無分組轉發該文章至朋友圈領取電子版《人世間》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