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是“永熙隨筆第4925期原創作品”) “由在家住到住學校宿舍”與“從家搬出獨自租房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住學校宿舍,不僅沒有私人空間,而且宿舍人際關系的復雜也是原生家庭的縮影、更相當于小型社會,所以,住學校宿舍是虛度光陰、消耗生命能量的(校園內披著“社交”這層外皮的生命體驗,在大多數情況下只不過是讓自己不得不見識人性的無下限罷了)。但自己主動搬出來租房住就不同了(是“人坎坷地走向經濟獨立的過程”的不可或缺的、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人生階段)。不僅在私人空間不受干預的情況下(當然也希望租房那邊的房東與鄰居盡可能不要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能讓人把原先用于警覺外界環境(滿足生存需求)的注意力用來思考更多有利于自己人生的問題、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隨著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及越來越不受約束)也越來越能深入地感知自我價值感及其他方面的潛在天賦,而且還能讓一個人在人生越來越多方面逐漸感知自我主體性的存在(只要私人空間是能確保存在的,那么在內心界限感對“深處諸多不確定性下的自己”的保佑下,“內在能量流淌自如的創造力”、“對任何人生課題的距離把控、以及多元的處理視角”也就油然而生)。隨著“搬出來租房住”時間的流逝、再由防御模式過渡到創造模式的這個過程,人也自然而然對搞錢充滿興趣、并逐漸擺脫原先的道德潔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