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我從一所師范學校轉到這所高中任教。校長是省內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已經過了60歲,還在破格掌舵著這所學校,他喜歡隨意推門聽課,像我們這些新來的教師更是有點誠惶誠恐了。 果不其然,一天,隨著上課鈴聲響起,老校長搬著椅子走進了我的教室。我正上著蘇軾的《石鐘山記》,老校長是那樣不動聲色的聽著課,讓人覺得高深莫測。 下課后,我畢恭畢敬地請教于老校長。我至今不敢忘記,他對于這篇課文的一些獨到見解以及他對我的一番忠告,這些也是我以前在任何書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記得課文中有“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一句,教參這樣翻譯著:“巨大的山石在旁邊聳立著,高達千尺,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的要向人撲過來”。很明顯,教參把句中的“側”字注解為“在旁邊”,用來說明“立”的方位,這也應該算一說,至少可以說算正統的一說,我也一直這樣理解著,也這樣教著。老校長卻以為“側”當動詞“側著”講更好,這樣可以形象地將“大石”動態化,擬人化,能夠更加生動地表現出當時的恐怖氣氛。想來的確如此。 其實,諸如此類的知識收獲是在其次的。老校長接著的一番話尤其時時響在我的耳畔,他的這番話是我動力的起點。他說:“我知道,你沒錯,你是照著教參這樣教授的,但是,你要知道,教參畢竟是教學參考,只是供你參考的,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也完全可以按你的思考寫一本教參,你自己應該就是一部教參,這樣你才能在教學領地上真正立足。”從此,他的這番話開始指導我的實踐,指導著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你自己應該就是一部教參”成了激勵我教學改革的巨大勇氣。 “你自己應該就是一部教參”,這話說得多么實在,“教書匠”與“學者型教師”的區別也應該在這里。在目前的教學狀態下,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已被逐步廢除,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教學方式在興起,在提倡,但是,這還僅僅停留在一種教與學方式方法上的革新上,教師和學生在思想觀念上還是走不出對教參的依賴和束縛。教師和學生都不敢創造性地教和學,或者都沒有發掘過創造的潛能,或者創造性的功力都還嚴重欠缺,這種教學的現實,嚴重制約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利于素質教育的真正實現,更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 “教師,你自己應該就是一部教參”,這句話應該永遠是我們教師創新課堂的一句格言。 ——本文原發表于《湖南教育》2006年第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