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江蘇游·周恩來總理故居(二) 文/旖旎 楚州春麗,杏桃香滿袖,文渠波縐。 駙馬巷深尋舊跡,總理故居如舊。 灰瓦連綿,青磚墻砌,家訓懸高牖。 井臺深勒,菜畦新綠瑩透。 廊道墨韻凝眸,觀音柳窈,滿院芳盈秀。 書畫院旁櫻似雪,榆莢靜爭晴晝。 鸞鳥騰飛,書房映翠,銅像思長久。 棠蔭遮地,一生輝耀星斗。 2025.08.25 周恩來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間,為青磚、灰瓦、木結構。故居宅院系清咸豐(1851年—1861年)到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所建的青磚瓦木結構平房,具有明清時期典型的蘇北城鎮民居建筑風格。貫穿淮安城的一條古老小河文渠,流淌過歷史的臺階,溝通著城內的勺湖、蕭湖、月湖,流經周恩來故居門前。1960年,他在接見淮安縣委領導時說:“文渠沒有堵塞吧?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常常在那里劃船打水仗……” 故居占地1987.4平方米,東宅院臨駙馬巷,西宅院臨局巷。東宅院為原狀陳列,是對周恩來童年成長實景的真實再現,有周恩來童年讀書房,(今書房的中堂掛著周敦頤的《愛蓮說》,默示著周總理的先祖就是宋代理學大家周敦頤,所以“出淤泥而不染”一直是周氏的祖訓。)誕生地、周家主堂屋、乳母住房、嗣父母住房、水井、榆樹、觀音柳、廚房、菜地等;西宅院為展室部分,現辟有“大鸞騰飛的地方——周恩來家世家風圖片展”,展廳內有周總理半身銅雕像;“桑梓情深——周恩來與家鄉圖片展”以及名人精品書畫展等基本陳列展。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1997年在故居本體西側新建了周恩來墨跡碑廊,收錄了周恩來各個時期的書法題詞作品。2002年在鄧穎超逝世10周年之際,在故居本體北側新建了“鄧穎超紀念園”,園內海棠依舊,櫻花滿徑。 故居院內有兩株20米高的百年老榆樹,據傳就是他童年時期親手所植。還有一株觀音柳,觀音柳又名三春柳,傳說是觀音老母凈水瓶中的圣潔物,蘊涵福祿吉祥,故名觀音柳。觀音柳具松柏之質,枝條細長柔軟,有楊柳之態。莖葉熬水,能治療麻疹,也叫積善柳;因雨前樹稍常開出紅殷殷的小花,故人稱氣象樹。這株觀音柳軀干蒼老勁奇,生命力極強,雖歷經百年滄桑仍生機盎然,因此,又被稱為長壽柳。幸運的是又一次重游時恰逢雨后,滿樹粉色花,特別養眼。 我們永遠懷念周總理,文學家冰心曾說:“周恩來是亙古以來付出的愛最多,得到的愛也最多的人。”是啊,“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斯人已逝,但豐碑永存。 |
|
來自: 珍旎 > 《旖旎情感(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