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牟學農,作曲家、詞作家、樂評人、研究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浙江省衢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歌曲代表作:獨唱《漁家和大?!罚ㄒ笮忝罚?、《與時俱進》(雷佳)、《絲路彩帶》(薛皓垠)、《魅力防城港》(吳娜)、《鐘鼓謠》(劉斌)、《長江邊上好家鄉》(湯燦)、《大雁塔之戀》(劉媛媛),二重唱《山格里里太陽升》(呂繼宏、周靈燕),合唱《花園一樣的工廠》(中國廣播合唱團)等。 日前,我把剛寫的歌詞《老街》從微信發給他,拜托他譜曲。因為他和妻子(歌唱家)正在東北旅游,所以等他旅游回來到巴馬的時候,他告訴我歌詞已經譜好曲了。他本來就是詞曲作家,所以很內行地批評“歌詞有點滄桑沉悶,做了些調整似更明朗些”。過幾天看到他打印好的歌曲,歌詞幾乎是重寫了,不僅僅是“調整”。拜讀之后,便是嘆服。(原稿歌詞請回顧上期本公眾號人工智能為我譜曲唱家鄉) 老街里的故鄉 (獨唱) 作詞:劉治安 牟學農(修改) 青石板已被風雨洗得發亮。 路邊的青苔蘚悄悄地爬上墻。 清清小溪倒映著一排排新樓房, 高掛的紅燈籠彩氣又吉祥。 老字號換了新廣告, 霓虹燈溢彩流光。 啊!故鄉,我的故鄉, 老街里的故鄉,你還在等我嗎? 我的童年在哪里? 我兒時的腳印去哪兒啦? 游子的夢啊,就像風兒吹過來, 吹到了我的故鄉,那老街里的故鄉。 石板街如今游客熙熙攘攘, 街心的小花園鮮花在飄芬芳。 美食街里擠滿了一家家大排檔, 風味的煙火氣在街巷飄蕩。 老戲臺又添新時尚, KT V 登臺就唱。 ??!故鄉,我的故鄉, 老街里的故鄉,我正在你身旁。 我的童年依然在, 我兒時的腳印找到了。 歲月的夢啊,就象歌兒唱起來, 唱靚了我的故鄉,那老街里的故鄉…… 修改后的歌詞題目改了,主題也隨之不同。通過 “新舊元素的對比”,既寫了故鄉的 “變”,也守了故鄉的 “不變”,避免了 “鄉愁必懷舊” 的單一感 。歌詞的情感脈絡清晰且有層次,從 “游子的追問” 到 “歸鄉的慰藉”,形成了完整的情感閉環,戳中了無數游子的心理 。 第一部分:“老街里的故鄉,你還在等我嗎?我的童年在哪里?我兒時的腳印去哪兒啦?” 這是游子未歸時的牽掛與不安:擔心故鄉變了模樣,擔心童年記憶沒了痕跡,“風兒吹過來” 的比喻,把 “飄無定所的鄉愁” 寫得很輕,卻也很沉,藏著對 “失去” 的隱憂。 第二部分:“老街里的故鄉,我正在你身旁。我的童年依然在,我兒時的腳印找到了?!?當游子真正站在老街,發現 “游客熙攘”“鮮花芬芳” 的熱鬧里,依然能找到童年的痕跡 —— 不是腳印還在青石板上,而是故鄉的氣息、記憶的溫度還在,“歌兒唱起來” 的比喻,比 “風兒” 更踏實,是 “找到歸屬” 的愉悅與安心。 這種 “從疑問到安心” 的情感轉變,精準捕捉了 “歸鄉” 的核心體驗:游子怕的從不是故鄉的 “變”,而是怕 “變” 得認不出、怕 “記憶” 沒了附著;而歌詞告訴我們:故鄉的 “貌” 會變,但 “魂”(童年的溫度、生活的煙火)永遠都在。 ![]() 牟學農先生對歌詞創作的精髓是了如指掌的,他豐富的創作經驗和詞曲兩棲的藝術造詣,是他音樂創作的優勢。這首《老街里的故鄉》還止步在紙面上,要將其變成動聽的旋律在故鄉傳揚,那還是以后的事。或許,當整修后的鉛山縣河口古鎮老街煥然一新展示在游人的面前,那時,這首歌或許是最應景的作品。 【如果需要制作伴奏音樂或者演唱請告知。】 ![]() 【照片作者: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