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沈巍在他的露天草廬進行書法作業的時候,再次提到了昨天前來盛情邀請沈巍“湖州之行”的雙羊毛筆廠的兩位工作人員,這也是第二位生產湖筆的廠家,來到沈巍的身邊,希望借助沈巍的文化傳播,展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湖筆文化。 沈巍也提到了這一次來訪的湖筆廠家與上一次訪客的不同,他說上一次來的湖筆廠商代表著個人,而這次來的湖筆廠家是湖州歷史最為悠久的名牌企業,而它們生產的雙羊牌湖筆,也是居十大湖筆品牌之首。 他抱歉自己的影響力有限,難以讓中華文化遺產,通過他的傳播,能夠天下皆曉。但是,他設想著,面前的這么多的主播,也應該對倡導中華文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那些女主播們,她們所擁有的“國風”的美學維度的天生秉賦,能夠讓她們無門檻地“賦能”中國文化的傳播。 沈巍望著他的書桌對面的環繞的主播,指著一名網名為貂蟬的女主播說道:“比如,貂蟬能不能拿著毛筆,擺一個造型,雖然不醮墨,但可以裝著一個淑女。過去寫毛筆字一般是淑女的基本功”。 沈巍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就是現在這些年輕的女孩子,可以通過她們的最獨擅勝場的青春的姿容,復現中國傳統文化里那些美麗的維度,這也是當代的青春激活傳統文化里的古典之美的一條具有可行性的文創之路。 沈巍在引申出這番聯想的時候,點名的是他的露天草廬里的女主播貂蟬。 對于貂蟬,是沈巍在他的傳統文化傳播中,經常被粉絲問及的一個人物,他對此也有著清晰的解說:“貂蟬是不存在的一個人。” 粉絲接著問貂蟬與西施哪一個漂亮? 沈巍沒有上套,從源頭上給予了否定:“不存在的人,講啥漂亮呢?” 為此,他解讀了四大美女的真假真相:“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確有其人。西施與貂蟬都是歷史記載很少,都是戲曲衍生出來的,我們現在很多人了解歷史,都是通過戲曲。比如說,中國第一部昆劇的劇本,叫《浣紗記》。浣紗記里面講到了范蠡、西施這么一個故事,實際上就是衍生出來的。很多不是歷史,是文學作品。” 當這樣一個不存在的歷史人物,卻以一種網絡時代的冠名方式,復活到來到他面前女主播身上的時候,沈巍無疑感到一種親切,這正是他屢屢提及貂蟬的網名的原因。 在沈巍的心目中,那些在他身邊的散裝主播中,有一個叫貂蟬的女主播,是他的引以為傲的文化一部分,是能夠承載著他的文化申訴的一個極佳的著墨點。 這就是沈巍獨到的發散性思維,也是令他的粉絲樂此不疲愿意去聆聽他的講說的原因。 他能夠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現實斷片中,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與異同,從而實現那些破碎的知識碎片的“跨界”與“跨時”的、合起來就是“跨越時空”的通透呈現,形成了沈巍講說的引人入勝的一個基本面。 就像他在金山之行中,他與書法大家徐雙喜正襟危坐、如同高層對話那般充滿儀式感展開交流的時候,沈巍突然對著圈外的眾主播問道:“貂蟬今天來了嗎?” 這也是沈巍在嚴肅的外交官般的對話中,唯一提到的一個女主播。令貂蟬開心不已。 而沈巍在那種嚴肅的場合下,點到貂蟬,則是出于他與對話的另一方,實現交流上更柔軟而深度的契合的目的。當時,徐雙喜介紹他是諸暨人,沈巍立刻聯想到諸暨的著名的、虛構的歷史人物——西施,由西施想到四大美女,而四大美女中的一位,就再現于跟隨他的主播團隊中,那么,立刻顯擺一下自己的團隊中,有一位能夠媲美主人的同鄉名人的文化人物,很自然地跳出沈巍的思維,于是沈巍點名貂蟬便順理成章。 顯然,沈巍對這個冠名為貂蟬的女主播很有一點偏愛,而這種厚愛里,不排除有一種他對中國文化之愛的共情因素。 他為貂蟬,畫了一幅仕女畫。或許這是圍繞他的女主播中的一種少見的榮幸。 今天,他在講述中華文化的文房四寶之美的時候,再次點名了貂蟬,希望她以淑女的形象,展示中華文化里的那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這種文化審美基因,歸結到一點,就是那天沈巍寫給劉文迪的“秀外慧中”的底蘊。 沈巍另一個在大庭廣眾之下,愿意提及的一個人物,就是“炭火哥”。 8月25日,沈巍率領一眾主播受邀在“佬太公海鴨寧波菜”酒店里吃飯,與酒店老板林總相談甚歡。 按貂蟬的慣例,沈巍肯定要顯擺一個他的這一天正式命名為“318白鶴團隊”的傲嬌的資質,他提到了他的直播團隊中的一個叫“炭火哥”的主播。他說,與“佬太公海鴨寧波菜”老板的風生水起經營唯一具有相似性的,就是“炭火哥”的生意。“炭火哥”也做的是餐飲經營,但與“佬太公海鴨寧波菜”店從寧波開到上海、而且還沒有停下拓展的步伐、準備到蘇州等地延伸它的連鎖店的興隆相比,“炭火哥”應該學習成功經驗,把自己的餐飲生意做起來。 可以看出,沈巍不吝拿出他的團隊中能夠炫耀的寶藏,讓他們拋頭露面,其目的就是用以闡明,他身邊近乎是平原君“三千食客”的散裝主播,也是人才濟濟。 從中也可以看出沈巍對他身邊團隊的那種掩飾不住的期許,他希望他的身邊的主播,有才能,有才華,有才氣,能夠讓他在外出展示與展現向外的時候,炫耀一下。 所以,他會提到“貂蟬”,提到“炭火哥”,前者,是他的文化板塊里可以得瑟的一部分,而后者,是他一直用以鼓勵自己也激勵別人的努力奮斗的一部分。 而這合并起來看,就是那天寫給劉文迪的兩幅條幅的內容,一條是“秀外慧中”,就是人要有文化內涵,第二條就是“奮斗”。 沈巍瞧不起那些乞丐性的作為,昨天晚上爆發的盒飯風波,就是沈巍收走了那些沒有認領的主播帶過來的盒飯,是他認為,寧愿把這份糧食收起來,也不要滋長懶漢的作為。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沈巍最喜歡哪兩種人? 那就是有文化內涵的人與不斷奮斗的人。他向外介紹的人,也是這兩種人。 企圖討得沈巍喜歡與青睞的人,幾乎形成了內卷,但沈巍究竟喜歡什么,總該知道吧。為什么有人會受到沈巍的呵斥,就是觸犯了沈巍的喜好。對照上面的兩點,大家可以驗證一下,是否如此。 談到“奮斗”,之前他在接受“上海小鯨娛”團隊采訪的時候,他對“躺平”的一段精辟而妙趣橫生但卻直擊人生軟肋的深刻評論,堪稱沈巍語錄的經典: 當時,“上海小鯨娛”問他為什么每天辛苦勞作,沒有選擇躺平,他開玩笑地說:“因為我一躺平,他們都盯著我看,我不敢躺平。現在基本上是吊著平,我現在基本上是吊著的狀態。” 停頓一下,他拿出頗具卡通情趣的紅包,展示封面上的插畫,借題發揮:“你們送的紅包,突然之間讓我有種靈感。” 紅色插畫上的那個可愛的孩子,睡臥金墻之上,寄寓著中國人的金錢愿望,上面寫著“躺贏”。從“躺平”聯系到“躺贏”,沈巍剖析了這幅畫的真實旨意: ——這個墻頭呢,全是金錢鋪墊的啊,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躺在一個金錢的墻頭,問題是看你怎么掌握和怎樣獲取,就像我這樣,他們為什么跟著我呢?他們看到我的身下是一堵金錢墻,看我怎么樣子把它提煉出來,目前我還在猶豫當中,所以他們認為跟隨著我的話,我有種點石成金的那種效用。然后呢,(畫中的)她背的是一個金元寶,躺著都能賺錢,這是他們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但是同時這幅畫,又隱隱約約地告訴我們,實際上真正你想躺平,是做不到的。—— 沈巍跳出卡通畫紅包,從形而上的層面,道出躺平到躺贏之間的因果關系:“你想獲利,一點不丟人。我們這個時代,給你提供了最好的機會,這是我們任何時代都沒有的一個機會,一點就能做到,所以希望大家在這個時代,珍惜這么一個機會,趁著你們年輕,盡量不要躺平,因為躺平終有一天會躺的,而且躺平的那天,大多數人是不想趟的,但是你沒辦法的你'被躺’下來,那么,趁著你們現在還沒有躺平的機會,我看你們干脆還是努力奮斗吧。” 應該說沈巍道及了人生的殘酷與美麗的本質之處:生命只有一次,實在沒有躺平的資格,因為除了你活著的時光里,你的生命之前與之后,都是無窮無盡的躺平,那么,在你還沒有“被躺平”的時候,怎么可以自行選擇“躺平”,浪費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沈巍在二十六年流浪上海屋檐下的那些歲月里,他有沒有躺平?顯然是沒有。儒家經典著作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沈巍有著他的“達”的人生目標,但他沒有實現,那么, 他就在上海的二十六年的市聲囂嚷與日月輪換之下,不斷修繕自己的文化城墻。 當有一天顯現出這座城墻的崢嶸的時候,我們感到他的思想沒有躺平,在這二十六年里不斷沉淀、修煉、交織,一旦為人所識的時候,那漫長歲月里的穿透的內應力,便源源不斷地傳布出來,令世界為這種力量有了改變的微末。 這是沈巍在2019年3月18日那一天,看似如同寒武紀生命一樣突然爆發的背后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