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564)
臨床所見一般的噫氣、打嗝、呃逆,常和肝郁逆氣沖胃有關,依據《傷寒論》以降為主,有效藥物不要離開半夏、代赭石、桂枝、旋覆花、大黃,典型處方為旋覆代赭石湯,其中就包括了上藥中的三味。老朽蒙業師傳授,由于桂枝降沖,屬療奔豚重點,必須加入助陣,旋覆代赭石湯可簡化成應急方,去掉人參、甘草、大棗,只開代赭石、半夏、旋覆花、生姜,配上桂枝、大黃少許。若去痰飲,則舉大量旋覆花當君,投15—30克,半夏居二。雖然肝氣較盛,亦不宜盲添柴胡、白芍,能影響功力下行,乃南派傷寒家的經驗,盡管白芍護陰,也恐柴胡劫肝升陽降低療效,等于開門揖盜。 1985年吾到重慶參加會議,遇一女性代表,惡心、嗝氣、感覺腹內氣體上沖,飲食難下,即書代赭石20克、半夏10克、旋覆花15克、桂枝10克、柴胡10克、大黃2克;吃了一劑,依然如故。將柴胡減掉,又服一帖,很快氣下嘔止、飲水不嗆了。事后推測,大概為南地所產狹葉柴胡而致,提出充作參考。 小郎中按:《傷寒論》中旋覆代赭湯經典方證條文: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本方針對中焦虛寒、胃氣上逆之證而設。其重點是因為汗吐下后傷及中焦脾胃,造成脾胃虛弱,胃氣上逆,其根本病機是脾胃虛弱。 關于旋覆代赭湯張老論述的很多,小郎中也做過相關解讀,諸位可參考下面文章理解應用。 巧用旋覆代赭湯——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479) 肺病用旋覆代赭湯 三降湯加味治嗝氣——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465) 胃病考慮彌勒湯 突出代赭石降逆氣 治療這類胃氣上逆類的疾病,無論是脾虛導致,還是肝氣犯胃導致,抑或是肺氣不降導致,其根本原則就是順應氣機降逆和胃,因此方中加入的少量大黃是關鍵,低劑量的大黃并非瀉下,而且張老也沒有選擇后下,就是為了通腑氣降氣逆。柴胡是否需要加入,小郎中認為還是要辨證看,如果肝郁明顯可以加中劑量的柴胡,小郎中一般用15克。柴胡雖兼具升降氣機之效,但作用方向偏于升提,尤其低劑量時升提作用更突出;中劑量使用時,其疏肝解郁與調和氣機的功效可更均衡發揮。如果不選擇使用柴胡,小郎中認為香附、郁金、蘇梗、青皮、川楝子也可以選擇。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