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992年,句容經濟開發區在一片農田中破土而出。 從年產值不足億元、首批入駐3家作坊式工廠的散裝園區,到擁有108家規上工業企業的百億元級現代化產業新城區;從以泥濘鄉間小路為主、“吃飯靠農業”的縣城郊區,到“九通一平”的40平方公里的創新高地……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句容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句容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首選之地”,書寫了一段“白紙作畫”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從“城鄉接合部”到“生態宜居城”的精彩煥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在這片土地上,新石器時代的石斧見證著遠古文明,南朝石刻訴說著藝術輝煌。如今的開發區,正是這份千年文脈的現代延續。 1994年,首條主干道文昌路破土動工,拉開了新城建設的序幕。經過30年發展,“五縱五橫”路網骨架已然成型——華陽北路、洪武路等主干道縱橫交錯,40平方公里核心區實現“九通一平”。更令人驚嘆的是路網的“生長力”,華陽北路從800米延展至4769米,崇明路從1100米拓展至10公里,如同城市的血脈不斷延伸。 一場治水攻堅戰讓城市重煥生機。曾經的黑臭水體杜家山河,如今已是白鷺翩躚、步道蜿蜒的生態公園。“幾年前這里還是蚊蠅滋生,現在成了家門口的生態公園。”居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城市更新的溫度。通過“大數據+網格化”管理模式,7.55公里河道完成整治,55個排污口全面截流,2.6公里截污管網智能運行,3000個污水井有了身份標識,黃金河、杜家山河蛻變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廊道。同步推進的雨污分流工程,9個污水泵站實現智能監控,開發區的“腎臟”更加健康。 城市更新不止于“面子”,更在“里子”。總占地面積96.3畝,設計總處理規模2萬噸/天的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即將完成主體施工并進入調試階段,這將進一步提升園區內工業污水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助力改善城市水環境。新建的1.995萬米給水管網,讓西部工業區告別用水難題。這種“繡花功夫”般的精細治理,讓開發區既有“顏值”更有“氣質”。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從“基本保障”到“美好生活”的溫暖跨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教育發展最能體現民生溫度。1996年啟動的教育現代化工程,開啟了開發區教育發展的新篇章。近年來,開發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累計投入上億元新建洪武路小學、文昌中學等10余所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在公辦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民辦教育也成績斐然。其中IB國際學校榮登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百強榜,其國際高中部升學率達100%,95%畢業生進入世界前50名校,5人獲牛津、劍橋大學面邀,該校成為南京東部的教育明珠。從普惠教育到特色辦學,開發區正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托起千家萬戶的希望。 健康守護網越織越密。“現在看病真方便。”成為居民的口頭禪。3所市級醫院、2個社區中心、13個衛生服務站構成的醫療網絡,讓“小病不出社區”成為現實。尤為自豪的是黃梅骨科祖傳手法被國家收錄;小針刀的特色療法,不僅守護著居民健康,更吸引著四方患者慕名而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全覆蓋讓群眾就醫無憂。 生活品質節節攀升。傍晚的葛仙湖公園廣場上,廣場舞隊伍翩翩起舞,太極拳愛好者舒展身姿。16個文體廣場、60個健身點串起居民的幸福生活圈;三臺閣京劇聯誼會的悠揚唱腔,“農家書屋”的陣陣書香,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人均年收入從1993年的1250元躍升至6.5萬元,物質豐裕與精神富足同步提升,“三學五愛三德”主題教育培育文明新風,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升溫。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從“政策洼地”到“產業高地”的華麗轉身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句容經濟開發區的成長史,是一部艱苦創業的奮斗史,更是一部產業升級的轉型史。 30年前,開發區在一片農田中起步,靠著“特區模式”的政策紅利,蹣跚學步;30年后,這里已崛起為擁有工業應稅銷售142.1億元的現代化產業高地,實現了從“政策依賴”到“創新驅動”的華麗轉身。 建區之初,開發區以超常規舉措破局。推出“只繳稅、不收費”政策,實施最低保護地價,為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2007年,總投資6億美元的巨寶科技項目落地,創下句容外資項目規模之最;2008年富達創業園啟用,吸引益進光電等龍頭企業入駐。這些“政策洼地”效應,為開發區的產業集聚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開發區主動轉型,推動招商引資不斷取得新突破。2021年,在沒有新增產業用地的情況下,通過盤活560畝閑置土地、5萬平方米廠房,引進金合能源、容泰半導體等17個市級以上優質項目。 黨的二十大以來,站在嶄新起跑線上,句容經濟開發區錨定句容市委、市政府“產城融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目標定位,堅定“融入南京、接力鎮江”戰略方向,緊抓產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強化創新引領、增強發展核心競爭力各項工作實現系統性變革、跨越式發展。 走進如今的句容經濟開發區,半導體封裝測試產線晝夜不停,AMOLED通用金屬掩膜版批量下線,智能電網設備裝上中歐班列……開發區的創新“家底”今非昔比,這片創新沃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落戶壯大。今年以來,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持續提升,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高速增長,創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家,省企業技術中心9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瞪羚企業2家,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家……僅2024年就獲得國家級、省級和鎮江市級經濟類榮譽獎項達50多項。 作為句容市重點打造的人工智能創新創業載體,位于開發區黃梅片區的瑯琊創新港于前不久聚勢啟航,百度、商湯、軟通等一批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簽約落戶。該園區將重點圍繞信息技術、數字創新、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構建集AI算力平臺、科技展示交互、教育培訓、項目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生態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縣域先行典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從“管理者”到“店小二”的服務升級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作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句容經濟開發區充分借助背靠南京的區位優勢和產業溢出,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線,打造獨具特色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開發區設立了為企服務中心,組建一支專業招商團隊,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支持。該中心實現涉企事項一站式辦理,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在項目建設推進方面,開發區提供了涵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361”服務模式。行政審批方面,努力提高項目審批效率,零前置預審項目建筑工程規劃設計方案,一次性告知并指導辦件材料的準備,確保項目取得土地證后在最短的時間內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通過以上舉措,切實縮短規劃審批時限,助力園區項目建設推進速度。以凱米膜項目為例,從正式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時36天,跑出了“拿地即開工”的建設加速度,體現了“句容溫度、園區速度”一流的營商環境。 開發區充分利用南京都市圈的政策協同效應,建立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機制。通過梳理整合各類產業扶持政策,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包”。依托商會不定期召開“句經會神謀發展”企業家座談會,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確保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政策紅利直達企業。 實施人才招商支持計劃,為人才創業提供最高2000萬元項目資金扶持;采取租金減免、租金緩付、租金入股等方式提供創業場地支持;引進各類創投資本,給予多形式的創投服務支持;組建“創業合伙人”隊伍,提供創業運營團隊支持;搭建智算中心、應用場景,提供新型要素支持;強化人才子女就學、父母養老、綠色就醫等配套服務支持。建立商務型、舒適型和高端型人才公寓300套以上,配備基本生活設施,滿足拎包入住需求。相關人才向人才服務中心提交申請并審核通過后,20個工作日內簽約入住。人才公寓租金由政府承擔70%,人才個人承擔30%。 為了讓企業能夠心無旁騖謀發展,開發區建立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機制,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定期走訪企業收集訴求,形成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針對企業反映的人才用工、基礎配套等難題,組織相關部門集中會辦,確保問題及時解決到位。用“店小二”式的貼心服務,打造出優質的營商環境。 歲月流轉,征程不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句容經濟開發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更創新的精神培育發展動能,以更務實的行動書寫民生答卷。未來,這片熱土將繼續以奮斗為筆、以實干為墨,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譜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