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都在嘲謔、戲弄吳京。 吳京還是沒有被網友放過,戰狼反噬,硬生生地被輿論從神探上拉了下來,跌入深淵。 一個還不錯的武打小生,硬漢形象,落得滑鐵盧的如此口碑,我個人認為還是挺可惜的。詭異荒誕的時代,放蕩不羈的網友,一不小心就成為圍攻的對象。 本質上,吳京還是禍從口出。 吳京說過跳樓的事情。我跳過樓,你跳過嗎?我讓坦克壓過,你壓過嗎?我差點死過,你死過嗎?我野外生存把人干了,你干過嗎?中國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過嗎?我能開飛機,你會嗎?......... 他還說過關于坦克的。坦克是沒有后視鏡的,槍炮是不長眼的,還有黑哥們的語言是不通的。最近,這兩段話被網友們翻出來,有的模仿吳京搖頭,有的抨擊吳京說的話,反正是極盡嘲諷,造成一股諷刺吳京的小高潮。 拍電影電視畢竟是藝術行為,是虛假的;就算你沒用替身,觀眾也不會完全相信你在玩命。吳京說這些話,過于狂妄自大,顯得囂張不可一世。即便吳京內心沒有炫耀和得意,說出來,別人聽著也很不舒服。 謙虛是美德。成龍、甄子丹、李連杰都不會這樣說。所以,不是吳京的情商問題,是他太不會說話。托大嫌疑大,炫耀底色重,觀眾不買賬,就是不服。閉嘴其實才是睿智。 在武打功夫演員里,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肯定都排在吳京前面。在《殺破狼》中有驚艷表現的吳京,也是飾演的反派殺手。在電影中,他一氣呵成的絕殺,堪稱酣暢淋漓,但最終也被甄子丹飾演的警察干掉。 其實,我認為吳京最優秀、最完美的演繹,就是《殺破狼》。他天然不適合演男主角,總有做著、裝逼的嫌疑。可能這樣的評價對他不公平,但無法,大多數人對他的感覺,就是這樣。 觀眾始終有代入感,這是一種本能反應。所以,吳京一度是觀眾刻板印象中武打明星的男二,只為襯托男主,綠葉形象深入人心。似乎只有成龍、李連杰、甄子丹才是真正的功夫巨星,吳京注定就是千年老二。 吳京心里肯定是不服氣的。《戰狼》讓吳京一雪前恥,把他推向了人生的巔峰。吳京終于撥云見霧,從男兒武打明星中絕地反擊。吳京把黃毛小子的壞壞殺手形象徹底甩掉了,隨之而來的,是正氣、硬朗的模樣,刷新了自我,也征服了觀眾。 吳京實際上始終沒有變。但時代在改變。高大上無法一直延續,恒久不下去。批判和詬病才是互聯網時代最討喜的聲音。 詭異的時代,變態的網絡,想方設法地扼殺漫天的正能量,匕首和短劍,最終還是萬箭齊發地指向了吳京。記仇的人,哀怨的人,以拿吳京開刀為樂。 十年前的2015年4月,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1》上映,展現的是你中國軍人戰勝外國雇傭軍的故事。結尾處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便直接切中當時的社會共識,在電影中實現了國民渴望實現的事,一舉斬獲五億元的票房。 2017年7月,吳京推出自導自演的《戰狼2》。這部電影不僅延續了上部電影的風格,迎合了國民渴望國家強大的社會共識,還把故事背景放到非洲,迎合了一帶一路的時代旋律,給人一種“中國強大走向世界”的感覺。 電影的最后,吳京手持國旗穿過非洲軍閥的交戰區,更是讓觀眾體會到了久違的大國地位。這三個buff疊滿,給《戰狼2》換來將近五十七億元的票房,吳京在影視圈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躋身一線。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主題。吳京抓住了機會,在恰當的時機,與社會環境、社會共識同頻共振,然后大紅大紫,獲得巨大成功。 時代成就了吳京,吳京趕上了好時代。可如今,國家強大,疫情后人們被失業、收入等困擾,早已完全了當年吳京的熱血和激情。吳京吃了一個時代的紅利,也在十年后被時代無情拋棄。 人們變得異常艱難和不容易。而吳京呢,代言廣告接到手軟,綜藝真人秀刷臉不斷,甚至直播帶貨也下場。他的過度曝光,讓“純粹演員”形象大打折扣,不少人覺得他“圈錢意圖明顯”。羨慕嫉妒恨,吳京的高調成為原罪。 最核心的,還是時代變了,觀眾也變了。年輕一代更愛多元價值觀和真實感。吳京塑造的“完美英雄”顯得說教味濃,反觀現實題材和細膩演技的作品更受歡迎。老配方跟不上新口味,自然被冷落。 吳京“完美人設”的壓力很正常。吳京的公眾形象與“正能量”、“愛國”、“敬業”、“好男人”等標簽深度綁定。在任何社會文化中,一個被塑造得過于“完美”的公眾人物,都容易引發公眾的逆反心理。人們會下意識地尋找其“不完美”的漏洞,一旦找到(哪怕是小事),就會進行放大和嘲諷,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當然, 被吐槽不一定被討厭,吳京的難受日子,可能就是一陣子。他避避風頭,不快很快就會過去。 網絡亞文化,特別是年輕群體,熱衷于“解構”一切嚴肅的、權威的符號。將代表“主旋律”的吳京進行娛樂化的解構,本身就是一種消解其嚴肅性的方式。這種吐槽很多時候并非帶有真正的惡意,而是一種群體性的娛樂狂歡。你甚至可以說,“被吐槽”才是真正融入網絡文化的標志。 公眾情緒變化,審美疲勞和本能抵觸。他們反感任何形式的“政治正確”和“道德綁架”,而“戰狼”形象恰好被部分人視為這種敘事的代表。因此,吐槽吳京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對“戰狼”話語體系的反抗和解構,吳京成了最顯眼的靶子。 吳京被吐槽的本質,是時代情緒轉變下的一個文化現象: 其一,社會心態變化: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宏大敘事和單一價值觀的宣傳方式產生倦怠,更追求個體的、多元的、輕松的表達。 其二,符號化人物的必然命運:當一個公眾人物被高度符號化(無論是正面的“愛國”還是負面的“戰狼”),他就必然會成為社會情緒投射的焦點。支持和吐槽是一體兩面。 其三,網絡文化的特性:互聯網的“解構”和“玩梗”特性,需要一個這樣的頂級流量符號來作為素材,吳京恰好完美地符合了所有條件。 順應時代的變化,擁抱變化,走出舒適圈,跳出“戰狼”的影子,是吳京東山再起的不二選擇。 特別推薦:專注女人情感和家庭教育的宋姐,視頻號【閨蜜平臺宋姐】每期的短視頻都很不錯,令人醍醐灌頂! 值得大家關注 歡迎掃二維碼與作者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