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志時,自我安慰,人生在世,總不免要經歷一番舍離。初時不覺,后來漸悟,原來這舍離竟是人生的構成,無時不刻成在發生,如影隨形,貫穿始終。我們赤條條地來,昏昏噩噩地去,中間這一段路程,便是不斷地拿起,又不斷地放下。 人初生時,一無所攜,亦一無所知。漸漸長大,便開始有了“我的”之念。這玩具是我的,這衣裳是我的,這父母也是我的。小孩子抓住一件心愛之物,任誰也要不去,若是強奪,便嚎啕大哭。這便是執著的初相。及至年長,所執之物愈多,所戀之情愈深,便愈發放不下了。竭盡全力想要去抓住所有,卻發現越過越難,越過越累。 曾見有人搬家,舊物堆積如山,一件也舍不得丟棄。那破舊的藤椅,說是祖父坐過的;那泛黃的書冊,說是少年時讀過的;就連那半瓶墨水,也說是某次重要考試用過的。物件越積越多,空間越擠越窄,人心也隨之不得舒展。這哪里是人在占有物,分明是物在束縛人了。 情感上的執著,更是傷人至深。男女相愛時,恨不得將對方揉進自己的骨血里,以為此刻的歡愉便是永恒。殊不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本是常態。情到濃時轉為薄,愛至極處生怨恨,古往今來,莫不如是?!都t樓夢》中寶玉與黛玉,一個說“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一個終日的“眼淚不曾干過”,結果如何?還不是一個魂歸離恨天,一個斬斷紅塵緣??梢娗橹蛔郑サ糜o,流失得愈快。 即便是恨,也終有消散的一日。昔日咬牙切齒的仇怨,經年之后回想,竟變得模糊不清。那人那事,在當時覺得是天崩地裂,過后觀之,不過是生命長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罷了。時間最是奇妙,它能將最濃烈的情感沖淡,將最尖銳的痛楚撫平。 何以解憂?唯有放下。 放下不是消極逃避,而是明白了萬物流動的本質后的主動選擇。江河不舍晝夜東流入海,卻不曾執著于任何一滴水;樹木春發秋落年復一年,卻不曾執著于任何一片葉。自然之道,本就是舍離之道。春去春又回,花謝花會再開,雖然今月非古月,但春還是春,花還是花,月也還是月。 蘇軾一生坎坷,屢遭貶謫,他卻能吟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句子。他舍的是官位名利,得的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李叔同中年出家,舍的是紅塵萬丈,得的是內心澄明。這些人的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種獲得。獲得自我的救贖,獲得內心的平靜,獲得瀟灑地放下。 現代人活得太滿,太累。苦于選擇,累于選擇,卻總是執著于選擇,等待機會去選擇。因為深知,選擇了甲,其實就是舍離了乙,總歸還是不愿意舍離。手機里存著上千張照片卻從不回顧,衣柜里塞滿衣服卻常嘆無衣可穿,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卻不知為何忙碌。我們不斷地獲取,卻很少舍棄;不斷地連接,卻難得清靜。殊不知,只有清空了空間,才能容納新的事物;只有放下了執念,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 承認舍離,不是對生活的妥協,而是對生命規律的深刻理解與尊重。認真過好每一天,不為昨日懊悔,不為明天憂慮,只是全心投入當下的生活。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工作時工作,玩耍時玩耍。這簡單之中,自有深意。 人生如旅,路途中所遇之人、之事、之物,皆是我們一時的同伴。到了岔路口,自是要分道揚鑣的。強留不得,亦無須強留。能夠感恩相遇,坦然告別,便是大智慧了。 從赤條條來到昏昏噩噩去,中間這一段,若是能夠學會舍離,那么無論長短,都可算是不虛此行了。舍了執念,得了自在;舍了負累,得了輕盈;舍了虛假,得了真實。 如此,方不負這匆匆一生。 ![]() 《浮生舍離行》 浮生逆旅似云萍, 聚散枯榮各有情。 舊物藤椅承祖澤, 殘書墨漬記曾經。 執意如掬流沙逝, 銜恨同銷凍雪輕。 且卸塵囊披月去, 春山一路曉風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