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 上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在這充滿希望的季節里,我們齊聚一堂,召開 2025 年秋季新學期教學工作會議。首先,我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向辛勤耕耘在教學一線的全體教職工致以誠摯的問候!向剛剛加入我們大家庭的新同事表示熱烈的歡迎!過去一學年,我們以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目標,深耕教學改革,聚焦質量提升,在各級各類教學評比中斬獲佳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持續向好,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堅守與付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新課標實施邁向深水區,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不斷深化。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堅守教育初心,回歸育人本質,將 “把功夫下在課堂里,把心思放在學生上,把質量落到細節中” 的理念貫穿教學工作全過程,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一、把功夫下在課堂里,筑牢育人主陣地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場域,40 分鐘的課堂效率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們要以課堂革命為突破口,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成長的 “營養大餐”。 深化教學模式創新是關鍵。傳統的 “教師講、學生聽” 的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各教研組要牽頭開展 “問題導向式”“項目式”“情境化” 教學改革,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分解到每一節課。例如,科學課可圍繞 “校園植物觀察” 項目,讓學生分組記錄植物生長過程,在測量、繪圖中掌握觀察方法;語文課可結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文,組織 “班級小雷鋒” 故事會,讓學生在講述中體會助人為樂的含義。教務處要建立課堂教學創新案例庫,每月開展 “創新課堂觀摩周” 活動,促進優質教學方法的推廣與應用。 提升課堂互動質量同樣重要。要改變 “一問一答” 的淺層互動模式,構建 “師生互學、生生共進” 的深度學習共同體。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主動表達。數學課堂上,可結合超市購物場景,讓學生用模擬貨幣練習加減法;道德與法治課中,可組織 “班級事務討論會”,讓學生為班規修訂出主意。同時,要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動畫演示、互動課件等形式,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互動中獲得成長。 強化課堂時間管理也不容忽視。要嚴格執行 “課前預習 — 課中探究 — 課后拓展” 的三段式教學結構,將教師講授時間控制在 15-20 分鐘以內,保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的時間。各學科要制定課堂時間分配指南,教務處通過巡課系統對課堂時間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對存在問題的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切實提高每一分鐘的教學效益。 二、把心思放在學生上,彰顯育人溫度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才能實現 “立德樹人” 的根本目標。我們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體系,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適切的發展。 精準把握學情是前提。要建立 “一生一檔” 的學情分析系統,整合學業成績、課堂表現、興趣特長、行為習慣等多維度數據,通過日常觀察記錄生成個性化成長畫像。班主任要每月組織學情分析會,學科教師要針對暫困生、特長生制定差異化輔導方案。例如,對計算能力弱的學生,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 “算一算小競賽”;對喜歡畫畫的學生,要推薦參與黑板報設計、手抄報比賽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賽道上奔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