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詩歌 你若讀詩,風雅自來 一起來學古詩吧 送友人 唐·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這首《送友人》是送別詩中的名篇,詩中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深情和哀愁。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隱含了《詩經》名篇《秦風·蒹葭》的意境,詩以景開篇,以情點題,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 “水國蒹葭夜有霜。”首句以水鄉之夜為背景,描繪了水邊蒹葭籠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了秋霜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清又蒼茫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離別的哀愁基調。 這一句暗含了《詩經·秦風·蒹葭》中的意境,表達了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 “蒹葭”?原指初生的蘆葦,后來泛指蘆葦。在《詩經》及此詩中,蒹葭被用來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對遠人的思念之情。 “月寒山色共蒼蒼。”第二句渲染夜晚的寒冷和山色的蒼茫。清冷的月色與幽暗的山色渾然一體,更顯得蒼茫遼遠,令人凜然生寒。這一景象不僅增強了離別的哀愁氛圍,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 “誰言千里自今夕。”第三句以反問的語氣開頭,表現出一種慰勉的語意,實際卻反襯出了詩人對離別的不舍和無奈,以及無法與友人相伴的遺憾。 這里的“千里”不僅指空間上的距離,更暗示了時間上的長久分離和難以相見的痛苦。 “今夕”即今晚,當晚。 “離夢杳如關塞長。”結語通過“離夢”這一意象,表達了離別后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的遺憾和痛苦。 “離夢”即離人的夢。 “杳yǎo”是無影無聲或遙遠的意思。 “關塞”即邊關,邊塞,說明友人可能去了邊關。 “關塞長”形象地描繪了離別的漫長和艱難。 這首詩以深情的筆觸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離別時的無奈和哀愁。 全詩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層層推進、處處曲折的筆觸,將離別的哀愁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她是家中的獨女,自幼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薛濤性敏慧,八歲就能詩,洞曉音律。后來父親去世,迫于生活的壓力,薛濤于16歲這年加入樂籍成為歌伎。 薛濤自己制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離開歌伎職業后,薛濤常居成都浣花溪,故她發明的薛濤箋也叫做“浣花箋”。 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并稱唐朝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并稱蜀中四大才女。 薛濤流傳至今的詩作有90余首,其中比較著名且世所傳誦的有《送友人》《題竹郎廟》《池上雙鳥》等篇,均以清詞麗句見長。 (附:薛濤《題竹郎廟》和《池上雙鳥》 《題竹郎廟》 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 何處江村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 《池上雙鳧》/《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感謝閱讀。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