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示“蹈行、踐履”“知”即為“智”的本字,意指智慧;“德”則代表著通過踐行“圣人之道”所獲得的成就;“鮮”在此讀作平聲,意為新鮮、鮮活。 “圣人之道”,就是將一個“人不知”的世界轉變為“人不慍”的世界的途徑。這一過程并無任何固定的模式或者先驗路徑,而是依靠人們一步步走出來,是人們實際踐行的結果。如果沒有人的親身“蹈行,踐履”,又何來道路?除了智慧與德行,踐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并無其他依靠,也無需刻意地“蹈行、踐履”。 在將“人不知”的世界變為“人不慍”的世界的過程中,“圣人之道”是無位次的,而“德”因此而有了位次,也因此有所得。這種所得就是“德”。 正因為“圣人之道”不是先驗的,而是立足于現實之中的,所以它始終都是新鮮、鮮活的。 何謂“鮮”?就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花時,永遠處在創新、創造之中,正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對于“圣人之道”來說,“知”是基礎,正如上章所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缺乏智慧,就無法承擔君子的使命; 那么,君子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聞、見、學、行”“圣人之道”,將“人不知”的世界變為“人不慍”的世界。 這種轉變并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要落實在現實的每一個當下,因此而有了位次,因此而有了“德”。保持其新鮮、其活力,讓它在每一個當下生動地呈現,這才是“聞、見、學、行”“圣人之道”的生命力所在。 白話譯文: 孔子說:蹈行、踐履“聞、見、學、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憑借智慧與德行,永遠處于創新、創造之中。 |
|
來自: yinweiming77 > 《跟著纏師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