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甲狀腺健康出問題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很多人認為,如果癥狀不嚴重,就只觀察就好。 不是這樣的! 在中醫學理論中,甲亢、甲減、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統稱為“癭”。 古代治療“癭”會用到一些特殊的穴位,其中有一個穴位效果特別明顯,就是臂臑穴。 臂臑,又名頭沖、頸沖。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 臂,肘之上下也;臑,自肩至肘前側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穴在其間,故得名。 簡單取穴法——屈肘90°,在肘部橫紋末端找到曲池穴;肩關節外展平舉,在肩峰前下方凹陷處找到肩髃穴。將曲池穴和肩髃穴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和三角肌前下緣交界處就是臂臑穴。 ![]() 臂臑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其之所以能治療甲狀腺類疾病,有以下原因。 01 在中醫學理論中,手陽明大腸經要經過甲狀腺,本經脈對化痰、行氣有獨特的功效。 中醫認為癭瘤是痰氣聚集所成,故刺激手陽明經上的臂臑穴可消癭。 02 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說,甲狀腺位于頸部,當甲狀腺腫脹或有明顯占位性問題時,周圍的肌肉筋膜會因為粘連而緊張。 臂臑穴所在位置就是受力最強的牽扯區,對此處進行刺激,能消除甲狀腺的腫脹或疼痛,并促進其功能恢復。 一般來講,哪一側甲狀腺出現了功能異常,有腫脹或結節,哪一側的臂臑穴就會出現結節、疼痛。 如果甲狀腺問題出在雙側,則往往是雙側臂臑穴均出現陽性反應點。 01、點揉法 這是最簡單的刺激方法,不需要任何工具即可進行。 將自己的拇指立起來,放到臂臑穴處有筋結的部位,用力點下去,然后用拇指尖按揉。每天至少做3~5次,每次3~5分鐘。 02、刮痧法 如果有刮痧板,也可在臂臑穴附近做做刮痧。刮拭的時候應從上往下,即從肩髃穴刮向曲池穴方向,注意不要反方向刮拭。 每天至少做3~5次,每次3~5分鐘。 03、艾灸法 艾炷灸3~7壯,或艾條懸灸10~20分鐘。 以上方法堅持操作一個月以上,當臂臑處的疼痛感逐漸消失,或者筋結逐漸變小變軟,甲狀腺腫脹或疼痛的現象也會明顯減輕。 配合常規藥物治療或其他一些治療方法,效果會更好。 本文來源于 本文來源于中國中醫藥報,作者: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