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這位被譽為“硅谷預言家”的未來學家,曾憑借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前瞻判斷獲得廣泛的影響力。 早在1984年,他就發起了第一屆黑客大會。1994年,他出版了自己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書《失控》,影響了包括喬布斯在內的一代互聯網人,曾經被作為《黑客帝國》中所有演員的必讀書目。 2008 年,他提出“1000 名鐵桿粉絲”理論。這一洞見為“創作者經濟”奠定了基石。 今年,他在新作《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中繼續展開他對技術的觀察、對未來的暢想。 2025年8月12日,凱文·凱利與AI領域投資人徐彬展開了一次對談,圍繞《2049》這本書,探討25年后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當下的前沿科技如AI、智能眼鏡、自動駕駛會帶來什么變革,人們又將如何適應新世界。 以下是本次對談部分實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關于未來的整體想象:鏡像世界 徐彬:預測未來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喜歡你在書里提到的一點是:“塑造未來比預測的準確性更重要。” 凱文·凱利:我想傳達的是:這不是一本預測未來的書,我講的是情景設想。 首先場景總是復數形式,不止一個。設想這些情景不是為了正確預測未來,而是為了讓人們不要對發生的事情感到驚訝,就是排練一下。 另外一點,關于情景,你可以有樂觀和積極的設想。目的是指導我們的決定,給我們一些目標,幫助我們意識到一些事情,這樣我們就不是偶然到達某個未來。 這本書中很多場景都是積極的,是關于最佳情況的。我思考的是如果一切順利會發生什么?已經有很多書和人告訴你未來人類會如何失敗,但我不去解釋這些,因為它們很容易想象。關于本書中的場景,我不是說事情會變成這樣,而是說如果能這樣就太好了! 鏡像世界 徐彬:你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名為“鏡像世界”的新概念。你說這將是新的互聯網,那么你能更具體地描述一下嗎?例如是不是像電影里的《頭號玩家》中的元宇宙那樣。 凱文·凱利:鏡像世界實際上并不像《頭號玩家》中的“綠洲”。《頭號玩家》是虛擬現實,那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它是非常沉浸式的,是多感官的,但不是真實的世界。 電影中展現的技術跟鏡像世界看起來有一些相似,但鏡像世界最重要的是:眼鏡是透明的,你可以看到真實的世界。 你在真實的世界里,但在透明的鏡片上會有一層信息、數據、指示、方向和其他東西。可能會有一些虛構的東西,但這一切都發生在現實世界中。如果你想進入虛擬世界,你可以把鏡片調暗,但虛擬世界變成了更大世界的一個子集。 所以《頭號玩家》中的綠洲只是鏡像世界技術所蘊含的可能性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能實現鏡像世界,也就是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疊加,那么你就能輕松地單獨實現虛擬世界。 智能眼鏡 徐彬:您在書中提到智能眼鏡是下一個偉大創新(Next Big Thing),但智能眼鏡并不是一個新概念。谷歌眼鏡失敗,Apple Vision Pro不成功(至少目前不成功),Meta Ryan看起來很棒但太貴了,所以智能手機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才能取代智能手機真正成為主流? 凱文·凱利:首先,從技術上講,需要完成的事情非常困難。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做出既透明通透又可以展示圖像的鏡片。所以材料科學和各種技術需要被發明出來。 第二件事是能源問題。我們希望有能戴在臉上、全天運行的智能眼鏡。要在如此小的空間存儲充足的電源,是一個巨大的的挑戰,現在的技術還不成熟。 第三件事是算力。智能眼鏡所需的人工智能還不存在,而且成本也不夠低。沒有無處不在的便宜的空間智能,就不會有鏡像世界或元宇宙的存在。我們目前連空間智能都沒有。 現在智能眼鏡的情況有點像第一款手機問世時,雖然有人開始使用,但沒人真正接受,因為技術不夠成熟。人們需要的是足夠小的東西,可以放在口袋里,可以運行一整天。幾十年來,許多人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實現這一目標。所以我認為智能眼鏡也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 AGI?不太好用 徐彬:通用人工智能(AGI)是Open AI、 Xai、谷歌DeepMind等所有AI公司的目標,然而你提到了一個叫做“異人智能”(Artificial Aliens)的概念,我覺得這很令人耳目一新。這是否意味著AI擁有的智能與人類的智力完全不同? 凱文·凱利:關于通用智能,目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很多分歧。我懷疑是否真的存在通用智能這種東西。如果存在,它可能也沒那么有用。 我們不知道通用智能是否存在,因為我們不知道人類的智慧是什么。我們試圖制造某種人造的智能,但我們甚至不知道真正的智能是什么。 很多人認為它就像一個宇宙中的元素,AGI是元素。事實證明,我們對元素的看法是錯誤的就像古人認為水是一種元素,但它實際上是一種化合物,由不同的要素組成。我認為智能也是一回事。我認為AG不是一種基本元素,而是一種化合物,由不同的認知要素組成。 而且會有許多不同的化合物,許多不同種類的智能,由認知要素通過不同的組合形成。就像沒有通用的化合物一樣。我們有鹽、水、氨、蛋白質……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化合物。 在認知領域也是如此,我們會有不同類型的化合物,為不同用途而創建,但是一個萬能的通用的東西。一切都將是非常非常專業和具體,會有數學智能、空間智能、情商和推理智能…… 有些智能是為對話而生的,有些則擅長做數學證明。 你可以擁有AGI,就像一把瑞士軍刀。人人都希望有一把,但沒人會日常使用。因為它什么都能做,但沒有一件事做得特別好。 而我稱這些不同種類的智能為“異人智能”是因為:它們可以很聰明,有感知能力,甚至可以有自我意識,可能很有趣,很幽默,有創意,但它們實現這些的方式與人類不同。就像《星際迷航》里的Spock一樣,它是個異人智能,聰明、有意識,但思維方式不同于人類。 人類與異人智能無法互相取代。我們要與這些異人智能合作,我們的智慧加上他們的智慧,我們的想法不同,可以一起探索新的答案、新的想法。光靠我們自己,實現不了。 不存在誰更聰明,而是類型完全不同的智能。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團隊合作,我們將與AI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工作。 02 技術的應用:速度緩慢 徐彬:微軟CEO納德拉說過,既然 AI 是一場工業革命,它應該能夠推動全球或者至少美國GDP增長率從目前的3%提升到 6% 甚至 10%。但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你認為為什么這還沒有發生,以及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呢? 凱文·凱利:因為文化因素的存在,社會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吸收技術變革的影響。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你不能像引進一個新人一樣把人工智能帶入你的公司。為了最大化地發揮它的作用,你必須真正改變你的工作流程。我們發現部門之間的界限正被AI模糊。工作流程、組織結構、等級制度必須改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在公司中的力量。 大多數公司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實際工作流程是什么。如果你想自動化它,你只是在自動化錯誤的事情。因此應用AI的步驟之一就是要努力理解實際的工作流程。而這一步我們目前還沒做到。這是一個組織層面必須要發生的事情。 所以我并不驚訝于我們還沒有看到生產力的提升。我也不能保證我們會看到這一天。我想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讓AI在文化層面被吸收。很多事情都存在技術和文化兩個層面的因素,自動駕駛汽車是如此、AI導師是如此、AI工作流程也是如此。 實驗室里的進展和初創公司的宣傳發布可能會非常快,但要將所有這些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要慢得多。而且需要那些對此不太感興趣的人改變行為習慣。我經歷過互聯網興起的時代,我在80年代初使用電子郵件,而公眾可能直到2000年才真正接受它。這里有一個文化吸收過程。 一項技術必須變得明顯有價值時,人們才愿意做學習曲線。一開始這并不明顯,就拿AI來說。如果你經常用的話,你會意識到它的局限性。而且它并不適合所有人,這需要大量的技巧。所以這需要時間。 你會聽到我經常這樣說:文化變革的速度比科技前沿的發展速度慢。也正是因為它的速度比較慢,這意味著我們有時間去適應、能吸收技術,而不會對勞動力造成毀滅式的打擊。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會慢慢摸索前進,不會有急劇的起飛。它將是一個緩慢的起飛過程,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地弄清楚如何去做。 自動駕駛 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至少需要25年時間。因為我們必須改變基礎設施,而不只是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你必須改變交通燈、坡道、停車位、上下客的地方,這些都必須改變,而這需要幾十年時間。所以無論有什么變化都會慢慢發生,我們將有時間適應它。 我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出租車不一定會具有那么大的顛覆性。它們目前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它會改變就業嗎?我不知道。 我認為開始產生影響的地方是長途卡車運輸,會更加自動化。可能會有自動駕駛的卡車,但車廂里還是會有一個人。人們不負責駕駛,但可能在做其他工作,比如使用電腦,然后裝卸貨物。 AI+健康 徐彬:關于健康保健,你在書中提到AI賦能將帶來制藥研發方面更快、更新的突破。據我所知有人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谷歌DeepMind成立了一家名為Isomorphic Labs的公司,使用人工智能進行藥物研發。他們的CEO丹尼斯·哈薩比斯說10年后幾乎所有疾病都能被治愈,那么你同意他的預測嗎? 凱文·凱利:不。我一直試圖強調的一點是技術進步的速度很快,技術吸收和采用的速度非常緩慢。 谷歌可以做蛋白質折疊。但是在實驗室里操作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還需要幾十年。我們花了接近50年的時間,才讓電力被吸收并應用到工廠和企業中,所以10年對我來說太快了,不足以真正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你回想一下,當人們最開始談論基因測序時,會認為一旦實現我們就可以治愈疾病。 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我們卻還沒做到。生物學是如此復雜,僅僅了解某些事情是不夠的,你還得做人體的臨床試驗,這些試驗需要數年的時間,而目前你真的無法加快這個過程。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進行模擬,不必在人體上進行試驗了。 但那也需要時間。如果你說50年或者100年內實現,我會相信他。10年不可能。 人形機器人 徐彬:你提到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會比預期的要慢得多。主要挑戰是什么?非人形機器人能否成為更好的解決方案? 凱文·凱利:當我們制造飛機時,我們沒有用拍動的翅膀。我們有固定的機翼和螺旋槳。很多我們想實現的事情,人形并非理想的選擇。 當我們與人類互動時,人類的形態是最好的。我們對類人形態和面孔很適應,可以對其做出反應。 所以我認為,在某些人類將與它們互動的地方,它們可以是人形。但大多數情況下,機器人根本不需要是人形,他們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尺寸。這取決于他們的工作內容。 人形機器人面臨的主要挑戰與眼鏡非常相似。第一個是能源問題。目前的類人機器人 需要驚人的動力。這些動力被壓縮得像炸彈一樣,它們需要的能量如此之多,以至于真的可能爆炸。即便如此也不足以讓它們全天運行。所以制造出既節能又安全,還能全天工作的類人機器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二個是靈巧度。我們人類的手是工程學的奇跡。你可以穿一根針,然后下一瞬間你可以搬動40公斤的東西,沒有機械手能夠做到這一點。20多年了,我們不知道如何制造出具有這種靈敏度的機械手。我們還差得遠呢。 第三個是空間智能,我認為我們正在努力并且會在25年內解決。 03 人類員工:不可替代的優勢 徐彬:你在書中提到小寫的創造力和大寫的創造力。最近谷歌宣布Alpha Evolve發現了一個為4X4矩陣乘法找到了更好的算法。當我看到這條新聞時,我第一反應是科學家可能會失業。所以我對這個很好奇,你認為科學家會失業嗎? 凱文·凱利:不,我認為絕對不會。 當你現在雇傭一個人,他們有三件事不得不做。首先他們必須完成工作任務。 第二件事是對工作負責,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那么他們將承擔后果。 如果你有一個人工智能,它們給你錯誤的答案,或者代理不做工作,沒有什么要為此負責。人工智能不會對這項工作負責、不會確保它以你滿意的方式完成。所以人類是值得信任的。 第三件事就是人類在每一份工作中學習。而AI現在不主動學習,chat gpt已經經歷了四次學習,它正在進行第5次學習。但是人類員工將按小時學習。 所以當你雇傭一個人,科學家、老師、醫生,不管是什么。他們不僅做人工智能可能能夠做的工作,他們還會承擔責任,并且他們每分鐘都在工作中學習。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最終能做到嗎?我們拭目以待,但他們現在做不到,所以在接下來的25年里人類科學家不可能被AI取代。而且在25年內,每個人都會學習與AI合作,輔助自己的工作,但人類將會對工作負責。 04 未來教育:“怎么學”比“學什么”更重要 徐彬: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兩歲半,另一個不到一歲。我不知道該教他們什么,讓他們發展什么技能以便在人工智能時代立足。對于像我這樣的家長,你會給出什么樣的建議? 凱文·凱利:在成長關鍵期,我認為科技不是很重要。我甚至覺得你不需要給他們灌輸知識。基本上,這是孩子發展性格的時期,主要是傳授價值觀、習慣,比如誠實、努力、信任等價值觀。 這些才是一開始的主要任務,甚至直到小學都是這樣。其中很多價值觀就是你的價值觀,所以你要把你的價值觀傳授給你的孩子。 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到了初中和高中,思考的技能變得更重要。 按照我的總結,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給孩子答案或者如何回答問題不再那么重要。因為如果你想要答案,你可以問人工智能,但是你需要教孩子們如何提問。學習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如何評估人工智能給你的答案,學習批判性思維、如何判斷某事是否真實、如何質疑權威。 這些是你應該教的技能,不是為了學習某個專業。我也不建議你這么做,因為當你的孩子完成學業后,他們兩年后做的工作甚至是曾經不存在的。 我的意思是我們會不斷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所以你不需要為了某一特定職業去學習。我認為當一個人高中或大學畢業時,你只需要具備一種超能力,就是知道如何學習、如何優化你自己的學習。 因為每個人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當你從學校畢業時,你希望掌握的是怎樣學得最好,你個人學習語言、體育運動、知識類內容的最佳方式,并且要不斷實踐、訓練和測試。因為這將是你余生都要做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由AI導師和人類導師共同輔助的個性化學習會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當你的孩子還小的時候,你應該讓他們盡可能地玩耍、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如何學習。他們知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有學習的能力 徐彬: 所以知識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學習的技能更重要,對吧? 凱文·凱利:我們需要一些最低限度的知識,比如你需要知道如何閱讀、基本的算術、如何打開AI并與AI交談。會有一些基本技能和最低限度的知識要求,但我認為這些要求相當低。你不需要去補習班學習這個,我認為比補習班或家教更好的是玩耍。 尤其是從你的背景來看,我給你的建議是:讓你的孩子玩得比你認為應該玩的更多。 徐彬:在未來10年里,每年會有1400萬的大學畢業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人工智能非常焦慮。因為他們是在非AI時代里長大的,所以他們面臨著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局面。你會給他們什么建議? 凱文·凱利:你想變得盡可能奇怪和出乎意料嗎?如果你可以被預測,那么你就可能被AI取代。如果你不可預測,你無法被取代。所以你應該盡可能地變得不可預測。 所以那些在小時候讓你顯得怪異的特質,你可以重拾它。做不可預測的事情,有不可預知的想法、觀點和問題。 AI的特點是它們代表了平均水平。它們經過訓練、生成的是平均水平的東西。它們非常出色,但是它們不太擅長奇怪和與眾不同的事情 所以這就是你面對AI的壁壘。盡可能保持奇怪和不同,但仍然有用。 換一種說法就是,我相信你這樣的成功人士往往會試圖在某方面做到最好。而我想說的是:不要以做到最好為目標,立志成為唯一,成為獨一無二的那個。 如果你是最棒的。這意味著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這條道路是非常窄的。 目標是成為做這件事的唯一一人,立志成為唯一在乎的人、唯一知道方法的人、唯一在做這件事的人。不要試圖成為某方面的佼佼要努力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你要成為唯一類別。商業也是如此。成為唯一類別,你就沒有競爭對手,人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命名你在做的事。 所以我想對年輕人說:試著去做一些人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么稱呼的事情。 如果你告訴我:“哦,我是一名VC。“ 那就意味著你可能會被AI取代。如果你說我是會計或者我是某方面最好的律師,你可以被取代。 你希望做一件需要花15分鐘向你父母解釋那是什么的事。因為沒有合適的詞匯來描述它。當你年輕時,你就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因為這才是獨一無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