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陋室銘》冊,大字行書,31.1x16.8厘米,二十二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董其昌書法一生追求清淡、講究用筆,曾云:“余書與趙孟頫較,各有短長。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也輸一籌,第作意者少耳。” 古道 【釋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其昌) ::銘(míng)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馨(xīn)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白丁(bái dīng)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金經(jīn jīng)現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儒家經典;《陋室銘》冊 董其昌 / 大字行書 【1】《陋室銘》 【2】山不在高, 【3】有仙則名。 【4】水不在深, 【5】有龍則靈。 【6】斯是陋室, 【7】惟吾德馨。 【8】苔痕上階 【9】綠,草色入 
【10】簾青。談笑 【11】有鴻儒,往 【12】來無白丁。 【13】可以調素 【14】琴,閱金經。 【15】無絲竹 【16】之亂耳,無 【17】案牘之勞 【18】形。南陽諸 【19】葛廬,西蜀 【20】子云亭。孔 【21】子云:何陋之 【22】有?(其昌) “書法字帖”經過十多年的采編整理,我們一方面對高清字帖進行原文注釋,一方面盡可能多的搜集各類字帖的多種版本進行原文注釋,至此《書法字典》現已初步成形。
為了讓廣大帖友更好的搜尋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字帖或書法單字,我們推出《書法字帖》小程序,免費提供給大家使用。點擊小程序進入后,您可以搜索任意漢字的真草隸篆單字,搜索字帖、搜索書法家、搜索原文等。您還可以根據不同字體,分檢出對應字體的字帖作品。同時我們為了給您一個更干凈的書法環境,我們放棄頁面廣告。愿我們的舍,為您帶來更多的得。生存不易共同珍惜!
|